蟑螂玩我的世界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当蟑螂玩起《我的世界》:一场离谱又真实的科学观察

凌晨三点,我蹲在实验室角落盯着保温箱,第27次怀疑自己是不是疯了——箱子里有只美洲大蠊正用触角戳着平板电脑,屏幕上赫然是《我的世界》的草方块。这事儿得从两个月前说起...

一、怎么想到让蟑螂打游戏的?

那天课题组吃火锅时,学弟把啤酒洒在键盘上,结果有只小强顺着WASD键爬过去,角色居然走了个完美Z字步。我们突然意识到:蟑螂的神经节可能比想象中更适应电子信号

蟑螂玩我的世界

  • 科学依据1:普林斯顿2017年研究发现,蟑螂触角能感知0.05mm的位移
  • 科学依据2:《昆虫神经生物学》记载它们有72小时记忆留存

二、实验设备比想象中简陋

根本买不起动物实验专用触屏,最后在闲鱼收了台碎屏的iPad,用纳米胶把反馈灵敏度调到最高。测试时发现个诡异现象:

刺激物 反应速度 准确率
面包屑 0.3秒 92%
钻石剑 1.2秒 41%

原来这祖宗会优先识别食物类像素块,有次甚至试图把游戏里的苹果拖出屏幕——它爪子当然穿不过玻璃屏。

三、它们真的在"玩"游戏吗?

华盛顿大学的昆虫行为学家Smith在邮件里骂我胡闹,但承认"节肢动物的工具使用被严重低估"。最震撼的是第19天,编号C-137的蟑螂做了三件反常事:

  1. 连续挖垂直通道到基岩层
  2. 用熔岩桶烧死了自己刚驯服的狼
  3. 对着末影人疯狂抖动翅膀

这明显超出了条件反射范畴。更可怕的是,对照组(玩俄罗斯方块的蟑螂)开始把掉落的长条积木堆成庇护所形状...

3.1 关于"游戏理解力"的争议

浙大张教授坚持认为这只是趋光性+机械记忆,直到我们给蟑螂看了两张截图:

蟑螂玩我的世界

  • 正常沙漠地形:停留4秒
  • 人工修改的倒置地形:触角持续摆动17秒

这反应差异连隔壁脑科学组都跑来围观。

四、意外发现:游戏压力影响产卵

记录本上潦草地写着:"C-219在挑战末影龙前,产卵量骤减60%"。查阅《无脊椎动物应激反应》才明白,像素化危险同样会触发保幼激素变化。最惨的是有只蟑螂连续三天卡在村民交易界面,最后开始啃真苹果——它可能把屏幕里的绿宝石当食物了。

现在保温箱里已经发展出奇怪的生态:老玩家会带新来的走捷径找村庄,有只特别凶的整天守在下界传送门旁边偷袭。昨晚监控拍到两只蟑螂用红石做了个简易甘蔗机——虽然它们根本不懂什么是红石电路。

实验室咖啡机又坏了,我得去给那台发烫的iPad降温。说真的,下次该试试让它们玩《星露谷物语》会不会种出真蘑菇...

蟑螂玩我的世界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