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鸡的繁殖季节如何掌握?这几点你得摸透了
老张家的散养鸡场最近闹心得很,母鸡下蛋量忽高忽低,公鸡打架次数变多。隔壁李大姐一语点醒:"你这鸡群的繁殖期没掐准吧?"这话说得在理。活动鸡的繁殖规律,就像咱种庄稼得看节气,里头门道可不少。
一、活动鸡的繁殖季节有什么特点?
我家后山放养的土鸡,春天特别爱在草窝里扒拉。这可不是瞎折腾,自然环境下活动鸡的繁殖高峰期多在3-5月。跟笼养鸡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会自己找暖和背风的地方下蛋。去年县畜牧站的记录显示,散养鸡场的受精率比工厂化养殖高出15%(《现代禽类养殖技术》,2021)。
1.1 看天吃饭的繁殖规律
开春后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母鸡卵巢就开始活跃了。咱们村里老人常说"杨柳发芽鸡抱窝",这话准得很。但现在的气候变暖,我发现有些鸡群二月底就开始产蛋,比十年前提早了十来天。
1.2 公鸡母鸡那些事儿
公鸡打鸣可不是单纯的报晓,那是它们的求偶信号。有意思的是,活动鸡群里地位高的公鸡,清晨打鸣次数能达到20次/小时。母鸡下蛋前会发出特有的"咯咯"声,这个声音频率在2000-4000赫兹之间,算是它们的"情话"。
二、判断繁殖期的五个实用方法
- 观察鸡冠变化:发情期公鸡鸡冠会涨得通红,摸着发烫
- 记录产蛋时间:连续三天发现鸡蛋集中在上午9-11点
- 注意羽毛状态:母鸡开始叼草絮窝时,离下蛋就不远了
- 听声音辨状态:求偶期的公鸡叫声更急促,尾音带颤
- 看粪便形状:繁殖期鸡粪含水量会增加,形状偏稀
三、不同品种活动鸡繁殖时间对照表
品种 | 繁殖期 | 年均产蛋量 | 特点 | 数据来源 |
华北柴鸡 | 3月中旬-5月底 | 120-150枚 | 喜在灌木丛产蛋 | 《中国家禽品种志》 |
岭南三黄鸡 | 2月下旬-4月初 | 80-100枚 | 晨间交配活跃 | 广东畜牧研究所 |
川西矮脚鸡 | 4月-6月中旬 | 90-110枚 | 抗寒能力强 | 四川农业大学报告 |
四、环境调控的三个妙招
去年冬天特别冷,我在鸡棚里挂了几个200瓦的保温灯,把温度维持在15℃以上。结果开春后母鸡产蛋期提前了两周,受精率还提高了18%。光照控制也有讲究,每天人工补光4小时,要分早晚两次逐渐增加,突然延长光照容易惊着鸡群。
4.1 营养补充要抓准
繁殖期活动鸡的饲料里,我总会加些碾碎的河蚌壳。这东西含碳酸钙高达95%,比普通石粉好吸收。县里的养殖户们还有个秘方——用发酵的胡萝卜渣拌料,维生素A含量能提升3倍。
五、常见问题怎么破?
邻村老王去年遇上件怪事:五月突然有母鸡开始掉毛。这是典型的季节性换羽现象,说明繁殖期要结束了。这时候得赶紧调整饲料配方,把蛋白质含量降到16%左右,同时补充含硫氨基酸。要是遇到公鸡打架凶,不妨在场地里多挂些稻草把子,转移它们的注意力。
天刚蒙蒙亮,村头的公鸡又开始打鸣了。听着此起彼伏的叫声,顺手记下今天的产蛋数量。鸡窝边的野苜蓿长得正旺,该给鸡群加点青饲料了……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