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节的主要活动有哪些?带你沉浸式体验民俗盛宴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福建龙岩永定土楼里飘出阵阵糍粑香时,我就知道麒麟节要来了。屋檐下挂着的竹编麒麟灯笼被阿婆用湿布擦得锃亮,村口大榕树下早就搭好了三米高的戏台,连隔壁刚学会走路的小娃娃都抓着彩绸学跳麒麟步。这个流传了六百多年的客家传统节日,到底藏着哪些让人着迷的活动?跟着我的镜头,咱们一探究竟。
一、清晨祠堂里的神秘仪式
天还没大亮,73岁的陈氏族长就捧着祖传的乌木托盘往祠堂赶。托盘里码着当季杨梅、新酿米酒和扎着红绸的「麒麟三牲」——猪头、全鸡和青鱼。你若是凑近看,会发现每样供品都摆成北斗七星的形状,这是客家人对天地自然的独特理解。
1.1 开光点睛的讲究
当第一缕阳光爬上祠堂飞檐时,仪式正式开始。扎彩师傅手持沾了朱砂的毛笔,在麒麟头部的七个穴位点画符咒。我数了数,光是眼睛部位就要点够「三开三合」:先点左眼三次,每次间隔要念完七句祝词;右眼重复时,围观的人群必须同时跺脚三下,震得青石板地面嗡嗡作响。
1.2 族谱里的密码
供桌下方压着的可不是普通族谱。去年我帮整理档案时,在光绪年间的册页里发现张泛黄的《麟趾呈祥图》,上面用蝇头小楷写着:「甲子年辰时三刻,麟儿降于东厢房」。原来每个参与祭祀的家庭,都要在仪式结束后把新生儿脚印拓在特制宣纸上,这份传承看得人心里暖洋洋的。
仪式环节 | 闽西客家版 | 潮汕地区版 | 数据来源 |
---|---|---|---|
供品种类 | 必用山茶油煎堆 | 必备糖葱薄饼 | 《客家民俗志》2020 |
祭祀时长 | 49分钟(取七七之数) | 整时辰(60分钟) | 闽南节庆研究会 |
二、街头巷尾的流动盛宴
上午十点刚过,村口忽然传来十二声铳响,震得屋檐下的灯笼穗直晃悠。这是巡游开始的信号!打头阵的八面彩旗比两层楼还高,旗手们清一色扎着红腰带,走起路来虎虎生风。
- 第一方阵:童男童女提着装有五色稻种的竹篮
- 第二方阵:绣娘们托着连夜赶制的百麟图
- 压轴戏:需要六人操控的巨型麒麟,光是尾巴就有七米长
最有趣的当属「麒麟采青」环节。商铺主人会在门前悬挂生菜包红包,舞麒麟的小伙子要用嘴衔住青菜,还得完成「甩头三次、踏步七回」的标准动作。去年阿强叔家五金店门前的生菜捆了五层,愣是被刚退伍的阿杰哥用倒立姿势摘了下来,赢得满街喝彩。
三、手艺人藏在细节里的智慧
拐进青石巷,73号院飘出阵阵竹香。省级非遗传承人李金泉正拿着篾刀破竹,他要赶在正午前做好「会眨眼的麒麟灯」。这种灯笼的奥妙在骨架结构——用二十七根竹条组成活动关节,轻轻一晃,灯笼上的麒麟图案就会做出昂首、摆尾、眨眼的连贯动作。
3.1 舌尖上的麒麟节
灶台边的林阿嬷正在揉搓「麟趾糍」,这种用艾草汁染色的糯米团,要捏成麒麟爪子的形状。她悄悄告诉我个诀窍:在馅料里加少许陈皮粉,能让豆沙馅带出若有似无的果香。隔壁摊位的「麒麟酥」更绝,用六种坚果拼出鳞片纹路,咬下去满口生香。
暮色渐浓时,家家户户把白天请到的麒麟符贴在门楣上。祠堂前的空地上,年轻人开始练习明年的「麒麟十八式」舞步,月光给他们的身影镀上银边。不知谁家厨房飘出锅铲碰撞的叮当声,混着远处传来的山歌调,空气里都是人间烟火的味道。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