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蛋仔派对内置木的菜单"这事儿,我扒了三天代码的发现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昨晚两点半啃着泡面改bug的时候,突然收到粉丝私信问:"老哥,蛋仔派对那个内置木的菜单是真的吗?"显示器蓝光打在泡面桶上,我盯着这个问题愣了三分钟——这游戏我闺女天天玩得欢,要真有问题可不得了。

先说结论:目前没实锤

翻遍国内外论坛、开发者文档和反编译代码(别学我,容易秃),暂时没找到可靠证据。但这事儿传得邪乎,得掰开揉碎讲清楚。

传言是怎么起来的?

  • 3月贴吧热帖:某用户声称"修改游戏参数后刷出隐藏菜单"
  • 抖音切片视频:展示疑似后台控制界面,后被证实是模组制作
  • 家长群聊天记录:把游戏常规数据包传输误读为"木马行为"

最逗的是某个所谓"实锤视频",我0.5倍速逐帧检查发现,那根本是《Roblox》的调试界面...(捂脸)

技术层面怎么看?

用Wireshark抓包分析了两天,游戏通信主要就三类数据:

数据类型 加密方式 典型大小
玩家位置坐标 AES-128 16-32KB/s
皮肤资源包 分段ZIP 突发性2-5MB
排行榜数据 Base64+JSON 3-8KB/请求

这些和《移动应用安全检测指南》里说的恶意行为特征都对不上。倒是发现个有趣的事——游戏在安卓端会偷偷多申请个读取已安装应用列表的权限,不过这个在vivo应用商店的版本里已经被阉割了。

那些"神秘代码"其实是...

贴吧传的什么"木马指令",实际是Unity引擎的常规日志:

  • DontDestroyOnLoad → 场景切换时保留对象
  • PlayerPrefs.SetString → 存档本地存储
  • WWW.LoadFromCacheOrDownload → 资源热更新

有个自称"前网易程序员"的爆料说看到后门代码,结果被人扒出去年还在问"C#怎么声明变量"...

官方其实回应过

在4月2日的《蛋仔派对安全白皮书》里提过一嘴:"所有网络传输均通过国家等级保护认证",虽然写得跟免责声明似的。比较实在的是他们每月会发布数据安全报告,我在杭州网安局的备案系统里查过,最近半年确实没有违规记录。

不过有个细节挺微妙——游戏里的举报功能,选择"外挂"分类时会上传最近30秒的操作日志,而选"言语违规"就只传聊天记录。这个设计在《网络游戏安全防护指南》里倒是符合规范。

真遇到异常怎么办?

要是手机突然出现这些情况,建议先排查其他应用:

  • 游戏时电量消耗超过200mA/分钟(开发者模式可查)
  • 后台持续有超过50KB/s的上传流量
  • 突然出现陌生自启动项

我闺女平板上周发热严重,最后发现是某学习软件在后台扫描存储卡...(现在的教育APP比游戏还野)

关于"隐藏菜单"的真相

最接近传言的是这个:在登录界面连续点击版本号10次,会激活测试人员菜单。但里面就三个按钮:

  1. 切换测试服务器
  2. 清除本地缓存
  3. 显示FPS计数器

这功能在《网易游戏开发规范》里叫"彩虹桥模块",去年《阴阳师》也被挖出过类似的。开发者留这种后门主要是为了方便QA测试,倒不是刻意隐藏什么。

蛋仔派对内置木的菜单

凌晨四点泡面汤都凝了,突然想起个事——去年有个大学生用Frida框架 hook游戏协议,真改出了无限蛋币的效果,不过第二天账号就被封了。这种技术操作和木马完全是两码事,但普通玩家哪分得清...

窗外鸟都开始叫了,最后说个冷知识:蛋仔的防外挂系统其实会检测设备电容值波动来判断是否使用连点器,这个在专利局能查到公开文档(CN114942826A)。所以那些说"游戏在监听麦克风"的,大概率是手指敲屏幕太用力被误判了。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