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在中环搞市集活动时,我正和隔壁摊主阿强吹水,突然听到「啪嗒」一声巨响——舞台区有盏射灯砸下来了。当时我后背瞬间冒冷汗,手却自动摸出对讲机开始呼叫安保组。这种状况做活动的人迟早会遇到,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些年我在香港街头巷尾攒下的实战经验。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一、活动现场的「定时炸弹」

香港的夏天就像个情绪不稳定的女朋友,刚才还阳光灿烂,转头就能泼你一身暴雨。记得去年书展在湾仔会展中心,我们提前3小时架好的防雨棚,结果台风预警突然升级,现场200多个参展商急得跳脚。这时候就要分得清轻重缓急:

  • 安全红线:立即暂停入场,安排工作人员每5米站岗引导
  • 设备抢救:优先转移电子设备,纸质物料用防水布三明治包法
  • 沟通节奏:每15分钟通过广播更新天气情况,避免人群焦虑

1.1 那些年我们踩过的坑

在油麻地警署旧址搞历史导览活动时,有个阿婆突然说心口痛。好在我们医疗包里有便携式血氧仪,测量发现血氧掉到90%以下,马上启动紧急预案。后来才知道阿婆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幸好没耽误送医。

场景类型 常见风险 必备装备
户外市集 极端天气/设备倒塌 防风绳+激光水平仪
室内展览 人群拥挤/空气闷热 二氧化碳检测仪
街头演出 音响故障/即兴冲突 备用调音台+冲突解压话术

二、救命的三重保险机制

香港线下活动经验分享: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上次深水埗数码嘉年华,我们的备用电源居然同时。幸好提前和街角7-11谈好应急供电协议,关键时刻救场如救火。现在我的活动筹备清单里必定包含:

  • 物理层:在场地四个角落设置「应急物资角」,每个点位配备:
    • 中英文对照指引牌
    • 反光背心+荧光棒
    • 不同接口的充电宝
  • 信息层:准备三套独立通讯系统(对讲机、手机群组、哨子旗语)
  • 人力层:安排「交叉巡查」制度,每区域确保有2组不同人员覆盖

2.1 地铁站级别的分流技巧

香港线下活动经验分享: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借鉴港铁的人流控制方法,我们在旺角西洋菜街的街头表演中试验过「潮汐通道」。用可移动栏杆制造蛇形路线,配合工作人员手持的LED方向牌,成功把500人的围观人群疏散时间缩短到7分钟。

三、法律上的护身符

前年有位朋友在维园搞美食节,因为没给临时聘用的学生工买保险,出事后面临六位数赔偿。现在我的活动文件袋里永远放着:

  • 经律师审核的《突发事件处置授权书》
  • 香港警务处要求报备的「群众活动申请表」
  • 劳工处最新版的《临时雇员保障指引》

黄昏时分路过铜锣湾时代广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收整圣诞装饰。他们熟练地用尼龙网兜住松枝,突然想起上周消防处的安全讲座——原来那些看似多余的准备,关键时刻真的能救命。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