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吃鸡"遇上家暴:游戏里那些让人脊背发凉的瞬间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凌晨三点,我盯着屏幕上"大吉大利,今晚吃鸡"的字样发呆。手指还在微微发抖——不是因为这局打得有多精彩,而是刚才队友频道里传来的那声闷响,夹杂着女人带着哭腔的"别打了",还有小孩撕心裂肺的哭声。这已经是本周第三次在《和平精英》里听见这种声音了。

虚拟战场上的真实暴力

你可能觉得我在编故事。毕竟谁会边打游戏边家暴?但根据《中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五周年白皮书显示,疫情期间家庭暴力报案量上升了23%,而游戏语音恰好成了这些声音的"泄洪口"。我采访了三位经常深夜组队的玩家,他们的经历让人毛骨悚然:

  • @外卖小哥阿强:"有次四排,1号队友突然骂了句'再哭老子连你一起打',接着就是巴掌打在肉上的声音,吓得我直接退游戏了"
  • @大学生小雨:"开着语音教女队友压枪,突然听见她老公吼'跟谁说话呢',接着就是手机摔地上的刺耳噪音"
  • @宝妈莉莉:"最可怕的是有次听见小孩喊'爸爸别打妈妈了,我听话',背景音里还有酒瓶砸墙的声响"

为什么偏偏是吃鸡游戏?

《和平精英》的三大特性让它成了家暴的"扩音器":

高沉浸感 戴耳机玩的时候,玩家会不自觉地暴露真实环境音
团队依赖 为了不坑队友,很多人挨打也不敢立刻退出游戏
深夜时段 晚上10点后的对局里,酒精和疲惫会放大暴力倾向

北京某律所的家暴案件记录显示,23%的施暴者会在游戏过程中实施暴力——这个数字在春节假期期间会飙升至37%。

当游戏成为暴力催化剂

我翻遍了腾讯的举报选项,发现能选的只有"言语辱骂"、"消极比赛"这些。上周试着举报那个开着语音打老婆的玩家,客服回复说"未检测到违规语音"——毕竟系统识别不出巴掌的声音和摔碗的脆响。

心理学教授张明在《数字时代的家庭暴力》里提到个细思极恐的观点:游戏正在给施暴者提供双重快感。一边在虚拟世界大杀四方,一边在现实世界展示支配权,这种"双线作战"会强化暴力行为。

  • 典型场景1:游戏输掉一局 → 摔键盘 → 迁怒家人
  • 典型场景2:队友里有女声 → 疑神疑鬼 → 质问伴侣
  • 典型场景3:酒精+深夜游戏 → 情绪失控 → 肢体冲突

更可怕的是,很多受害者会故意制造游戏噪音来求救。有次我听见个女玩家反复说"98k在二楼",可她的物资栏里明明只有手枪。后来才反应过来,"98k"可能是"救救我"的谐音。

我们能做些什么?

凌晨四点半,我又匹配到那个ID叫"暴走老爹"的玩家。这次他麦克风里传来的是电视声——看来老婆孩子不在家。我深吸口气按下录音键,游戏可以重开,但有些证据一旦错过就再也抓不住了。

和平精英恐怖家暴

如果你也遇到过这种情况:

  • 立即保存对局回放(游戏内最长保留7天)
  • 记录具体时间、房间号、玩家ID
  • 向当地妇联或警方提供线索时,记得说明这是"游戏过程中发生的家暴"

法律博主@法山叔 说过个冷知识:游戏语音作为电子证据,在2021年修订的《民事诉讼法》里已经被明确认可。虽然腾讯不会随便把录音交给个人,但警方调取时他们必须配合。

窗外的天开始泛白了。我揉了揉发酸的眼睛,把今天听到的那段刺耳录音存进云盘。游戏里的枪声会随着对局结束消失,但现实中的暴力不会自动清零。也许下次听见可疑声音时,我们该做的不是立即退出游戏,而是多听那三十秒——说不定那三十秒能救条命。

和平精英恐怖家暴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