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活动文墨奖励那些事儿
要说古代读书人的高光时刻,科举放榜绝对排得上号。咱们今天就来唠唠,那些让考生们眼巴巴盼着的文墨奖励到底有多讲究。您可别小看这些笔墨纸砚,搁在当年那可是能换前程的硬通货!
一、科举奖励三大件
参加科举就像现在考公务员,考上就有"入职大礼包"。礼包里装着三样宝贝:
- 文房四宝豪华套装 徽州特供的松烟墨、湖州紫毫笔
- 御赐进士匾 相当于现在的荣誉证书plus版
- 官服定制券 量体裁衣的九品鹌鹑补服
(1)实物奖励门道多
以清朝会试为例,状元能领到二十刀澄心堂纸。这纸金贵得很,当时市价够普通人家吃半年。更绝的是发榜时附赠的"及第糕",用蜂蜜和糯米做成,取个甜甜蜜蜜的好彩头。
二、各朝代奖励大比拼
朝代 | 状元标配 | 特殊福利 | 文献出处 |
---|---|---|---|
唐 | 鎏金银鱼符 | 曲江夜宴入场券 | 《唐六典》 |
宋 | 金花帖子 | 御街夸官三日 | 《梦粱录》 |
明 | 乌纱帽一顶 | 国子监授课资格 | 《明会典》 |
(2)官职奖励现惊喜
乾隆二十八年有个叫秦大士的探花,本来该去翰林院坐冷板凳,结果皇上看他字写得好,直接调去武英殿修书。这种岗位调动,可比现在公务员轮岗刺激多了。
三、奖励背后的弯弯绕
您知道为什么殿试前三名叫"三鼎甲"吗?这跟发奖时用的青铜礼器有关。礼部官员会抬出三尊方鼎,状元拿最大的那个,鼎里装着御赐的丝绸和茶叶,光包装用的黄绸子就值五两银子。
- 乡试中举:能免200亩地税
- 会试上榜:见县太爷不用下跪
- 殿试夺魁:老家祠堂扩建指标
说到这儿想起个趣事,光绪年间有考生把御赐的狼毫笔转手卖了,结果被取消了功名。可见这些奖励既是荣誉也是紧箍咒,得时刻端着读书人的架子。
(3)名誉奖励最保值
现在潘家园还能见到"进士及第"的匾额拓片,品相好的能拍出六位数。当年这些虚名,放到现在倒成了实实在在的宝贝。
胡同口王大爷家祖上出过举人,至今还留着半块"文魁"木匾。每逢过年擦匾的时候,老爷子总要念叨:"这可是老祖宗用三麻袋试卷换来的。"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