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仔派对种族歧视事件
当游戏遇上现实:蛋仔派对种族争议的台前幕后
凌晨两点半,我盯着电脑屏幕右下角跳动的企鹅头像——是游戏群里老张发来的消息:"你快看微博,蛋仔出事了!"顺手拧开喝剩的半瓶冰红茶,黏糊糊的键盘上还粘着上周吃薯片掉的盐粒。谁能想到这个画风可爱的休闲游戏,突然就被卷进了种族歧视的漩涡。
事情是怎么烧起来的?
上个月18号,推特上突然冒出个热门话题#蛋仔派对种族标签#。起因是有玩家发现游戏里"潮流岛"地图的服装店,出现了一套叫"部落狂欢"的皮肤。棕黑色皮肤搭配羽毛头饰,脖子上还挂着夸张的骨头项链——眼尖的海外玩家立刻联想到了对非洲族群的刻板印象。
更糟的是,有人扒出三周前游戏更新日志里,某款发型描述写着:"狂野的脏辫,带你体验原始风情"。这些细节被做成九宫格长图,在Discord和Reddit疯狂传播。等我睡醒刷手机时,话题已经冲到微博热搜第7,底下两万条评论吵得不可开交。
争议焦点清单
- 皮肤设计:是否刻意强化非洲原始部落的刻板形象?
- 文案描述:"原始""狂野"等用词是否隐含歧视?
- 玩家反应:国际服评论区出现种族主义言论
记得当时翻到条高赞评论特别扎眼:"就是个卡通游戏至于上纲上线?"但往下刷五条,马上能看到反驳:"当你不是被冒犯的那个群体,当然觉得无所谓。"
开发商怎么接的招?
网易反应算快的。当天下午四点,游戏登录界面就弹出了全服公告,但那个措辞啊...我盯着看了三遍还是觉得像法务部连夜赶工的模板:"部分海外玩家反馈的文化差异问题已关注,相关设计正在复核。"
真正引发第二轮争议的是后续操作。第二天有人发现,国际服悄悄更新了1.3G的补丁——羽毛头饰变成了彩色圆球,骨头项链改成了积木链条。但国服纹丝未动,连文案都没改。这种"阴阳更新"的操作被海外游戏媒体Kotaku逮个正着,标题直接开喷:《双标派对》。
版本 | 修改内容 | 时间线 |
国际服v3.2.1 | 移除所有羽毛/骨头元素 | 争议爆发后36小时 |
国服v3.1.8 | 仅修改"脏辫"描述为"个性编发" | 滞后5天才更新 |
我在游戏行业的朋友老王私下吐槽:"这就是典型的大厂病,海外怕被告,国内怕道歉。"他们美术组有个实习生透露,那套皮肤其实是半年前外包给东南亚工作室做的,当初验收时根本没人往这方面想。
玩家社区的真实生态
最魔幻的是游戏里的景象。那周我每晚登陆都能看见广场上两拨人对峙:有人故意穿着争议皮肤跳舞,另一批人就用西红柿道具砸他们。世界频道里各种阴阳怪气:"玩个游戏还要政治正确?""您这么懂去联合国上班啊"
整理了几个典型言论:
- "玻璃心太多了吧"(点赞8.2k)
- "建议查查谁在带节奏"(转发3k+)
- "网易跪得真快"(相关话题阅读量1.2亿)
最让我意外的是留学生群体的反应。在Discord的华人游戏群里,有个叫小K的女生发了段语音,带着哭腔说她在课堂上被非洲裔同学当面质问:"你们中国游戏都这么看待黑人?"她说当时恨不得钻进地缝——虽然她根本没用过那套皮肤。
文化差异的认知鸿沟
这事让我想起去年《哈利波特》手游被骂物化亚洲人的风波。东西方对敏感符号的认知差,就像隔着太平洋玩传话游戏。我们觉得是彩虹糖的配色,别人眼里可能就是种族隔离的标志。
翻了下《游戏本地化规范白皮书》(2022版),里面明确写着:"涉及人种特征的视觉元素,必须经过对象文化背景的顾问审核。"但现实是,很多公司直到踩雷才临时抱佛脚。就像这次,网易后来紧急聘了两位非裔顾问,但伤害已经造成了。
凌晨三点四十,窗外开始下雨。群里又有人甩了个新链接——是巴西玩家在游戏里组织的抗议活动,他们给蛋仔角色都戴上了黑色臂章。屏幕蓝光映着泡面桶上的蒸汽,我突然觉得特别荒诞: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人们居然要为现实世界的伤痕打架。
游戏论坛版主大猫凌晨发了条动态:"今天删了147条引战帖,手指都抽筋了。"配图是满屏的举报通知。往下翻,能看到他两小时前又补了句:"有些事不是删帖就能解决的。"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