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厨房实录:蛋仔派对四抱甜品的暴力拆解
凌晨两点半,冰箱里的淡奶油在对我眨眼睛。上周闺蜜家那款蛋仔派对四抱甜品让我失眠到现在——这玩意儿到底怎么把麻薯、芋泥、咸蛋黄和奶冻四个祖宗塞进蛋仔里的?今天不整明白我怕是睡不着了。
一、先搞清楚这货到底是个啥
第一次在甜品店看到这名字差点笑出声,"四抱"听着像四个醉汉搂在一起。实际解剖发现是:
- 现烤蛋仔外壳(必须带脆皮)
- 会拉丝的麻薯芯
- 带着颗粒的芋泥层
- 流沙咸蛋黄酱
- 颤巍巍的奶冻顶
最绝的是这组合居然不塌房,我偷瞄过店员操作,关键在温度控制和组装顺序。
二、备料环节的生死时速
凌晨三点翻遍厨房凑齐这些:
核心材料 | 容易翻车点 |
低筋面粉100g | 别用中筋面粉冒充 |
荔浦芋头300g | 菜市场的比超市香 |
咸蛋黄6颗 | 现磕的比真空包装强 |
木薯淀粉80g | 别拿红薯淀粉糊弄 |
发现冰箱里牛奶只剩半盒时差点崩溃,最后用奶粉兑水硬着头皮上——甜品师的尊严在深夜不值钱。
2.1 芋泥的叛变
第一次蒸芋头忘了盖保鲜膜,水汽全跑进去变成芋头汤。第二次学乖了,但破壁机工作时像在拆楼:
- 蒸熟的芋头+紫薯粉调色
- 淡奶油30ml(没有就用牛奶)
- 黄油15g(灵魂所在)
- 白砂糖20g(减肥人士可减半)
重点来了:不要打成完全细腻的泥,保留些小颗粒才有层次感。成品应该能立在勺子上不塌,太稀就回锅炒干。
三、组装现场的混乱程度
蛋仔模具预热时,四个馅料在台面上演四国大战:
3.1 麻薯的千层套路
木薯淀粉+糯米粉1:1混合,加水调成酸奶状。微波炉高火2分钟拿出来搅拌,再1分钟——这时候已经能拉丝到天花板。关键要趁热塞进蛋仔里,凉了会变橡皮糖。
3.2 咸蛋黄的危险操作
喷白酒烤熟的蛋黄过筛时,筛网眼被堵住三次。最后暴躁地直接用擀面杖碾碎,混入沙拉酱调成流动状。这里有个邪门技巧:加半勺奶粉能让酱料更绵密。
组装顺序像叠罗汉:
- 现烤的蛋仔稍微放凉(但必须保持温热)
- 先挤入芋泥做地基
- 麻薯团趁热怼进去
- 咸蛋黄酱绕圈注入
- 最后盖冷藏过的奶冻
奶冻配方简单到离谱:牛奶200ml+吉利丁片5g+糖10g,但必须提前2小时做好冷藏。我试过用果冻替代,结果高温下化成了牛奶浴。
四、翻车实录与抢救方案
第四次尝试时发生了以下惨案:
- 蛋仔粘模具:油没刷够
- 麻薯漏底:馅料塞太满
- 芋泥变色:接触空气氧化
- 咸蛋黄结块:过筛不彻底
凌晨四点发现最稳的操作是:所有馅料保持不同温度状态。芋泥温热、麻薯滚烫、咸蛋黄室温、奶冻冰凉——这样叠在一起才不会互相污染。
窗外鸟叫时终于做出能站起来的成品,咬下去的瞬间四种口感在嘴里打架。咸蛋黄的微咸居然压住了奶冻的甜腻,芋泥颗粒和麻薯的绵软形成反差,蛋仔外壳的蛋香贯穿始终...剩下的半盒淡奶油在晨光里嘲笑我的黑眼圈。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