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楼活动到底能不能让用户主动帮你宣传?看完这篇就懂了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最近跟做运营的老张喝酒,他愁得直挠头:"公司非要搞盖楼活动拉新,结果用户光顾着薅羊毛,根本没人自发传播!"这让我想起去年双十一,朋友圈里那些疯狂求组队的链接。盖楼活动到底是不是口碑传播的灵丹妙药?咱们今天掰开揉碎聊个明白。

一、先搞明白什么是"盖楼式传播"

就像小时候玩过的叠叠乐,每个用户都像在往虚拟大楼上添砖加瓦。根据艾瑞《2023社交营销白皮书》的数据,这种玩法能让用户停留时间提升40%,但有个扎心的事实——73%的参与者只关心自己那层楼的奖励

1. 用户为什么愿意当"建筑工"

  • 即时反馈的:每盖一层都能看到进度条往前蹭
  • 社交货币效应:晒出自己盖的高楼有面子
  • 羊群心理作祟:看到别人都在盖楼,不参与怕错过

2>二、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的真实案例

平台活动周期分享率负面评价率
某电商大促2022.1162%28%
某读书APP2023.437%51%
某视频平台2023.845%33%

去年某读书APP搞的"知识大厦"活动就是个典型。用户要拉5个新用户才能解锁下一章节,结果豆瓣小组里全是骂街的帖子。但反观B站的"创作大楼",用户自发把楼层变成故事接龙,反而衍生出二创视频。

三、盖楼活动的双面效应

我家楼下超市上个月搞了个"盖楼赢鸡蛋"的活动,张大妈拉着老姐妹们在收银台前现场教学怎么分享链接。但第三天就听见她抱怨:"手机里全是垃圾短信,就换了三斤鸡蛋!"

正向口碑的触发点

盖楼活动对于用户口碑传播有何影响

  • 奖励刚好卡在用户痒点上(比如视频平台的免费观影券)
  • 操作简单到奶奶辈都能玩转
  • 给用户留足创作空间(像网易云音乐的乐评大楼)

翻车现场的常见雷区

  • 规则比数学题还复杂(说的就是某支付平台的双十一活动)
  • 消耗完社交关系就撤梯子
  • 奖品设置像买彩票(中奖率0.01%的iPhone15)

四、让用户主动当自来水的小窍门

最近发现keep的健身盖楼挺有意思,用户每完成个训练就能点亮楼层灯光。我媳妇居然在闺蜜群自发安利:"练完能解锁限定奖章!"这种设计就抓住了两个关键点——成就可视化稀缺性营造

再说个反常识的发现。根据《移动端用户行为研究》的数据,在盖楼活动中加入利他机制(比如帮好友盖楼能获得双倍积分),分享率能提升22%。毕竟谁不想当个热心助人的好邻居呢?

前阵子帮朋友公司策划了个母婴产品的盖楼活动。我们设置了"育儿经验楼层",结果用户把楼层盖成了交流社区,还有人主动整理成PDF到处转发。你看,当活动容器变成内容载体时,传播就变成了自发的刚需。

说到底,盖楼活动就像火锅底料,用得好能让口碑沸腾,用不好就糊锅。下次设计活动时,不妨多想想用户截屏分享的那个瞬间——他们究竟是想炫耀成果,还是单纯为了完成任务?毕竟真正的口碑传播,从来都不是靠钢筋水泥堆出来的。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