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中间的小游戏,真的能让团队更团结吗?
上周公司团建,行政部小王在午餐后安排了"你画我猜"游戏。财务部老张边擦着沾了酱汁的衬衫边嘀咕:"都多大岁数了还玩这个..."可半小时后,茶水间传来他拍桌大笑的声音——他们组用"八爪鱼"形容财务总监的新发型,居然拿了最高分。这种藏在活动间隙的小把戏,似乎真有股魔力能把人拧成一股绳。
三种常见小游戏,激活团队的不同"开关"
茶水间的咖啡机咕嘟作响时,最适合玩需要即兴发挥的创意型游戏。就像市场部去年年会玩的"故事接龙",每组要在30秒内续写前组留下的荒诞剧情。当时小李硬是把外星人入侵接成了农产品直播带货,现在想起来还让人捧腹。
1. 密室逃脱:逼出团队决策力
去年参加行业交流会时,主办方在茶歇区摆了微型解密游戏。我们组6个人围着一把密码锁较劲,产品经理习惯性要主导节奏,却被实习生发现的墙缝纸条破了局。这种资源有限型游戏就像高压锅,能把团队决策模式煮得透亮。
2. 蒙眼拼图:照出沟通盲区
朋友公司新人培训有个经典环节:半数人蒙眼拼积木,只能通过语言指引。设计部的小美事后吐槽:"我说'左上角放红色三角',结果那傻子把积木转了三圈!"这类信息不对称游戏,活脱脱是职场沟通的哈哈镜。
游戏类型 | 主要训练能力 | 效果持续时间 | 适用场景 |
限时任务(如密室逃脱) | 应急决策 | 2-3周 | 项目冲刺期 |
角色扮演(如模拟商战) | 换位思考 | 1-2个月 | 跨部门协作 |
肢体协作(如人椅游戏) | 信任建立 | 3-5天 | 新团队破冰 |
那些藏在游戏里的职场生存术
行政部最近迷上"办公室寻宝",把订书机藏在绿植后面让人找。这看似幼稚的把戏,暗合了资源分配理论——就像市场部抢预算时,总有人能另辟蹊径找到支持。
- 茶水间象棋残局:培养战略预判
- 午休桌游:训练风险评估
- 电梯间快问快答:提升应变能力
研发部老周有次在编程马拉松间隙,组织大家用代码控制扫地机器人踢足球。这群码农在追着满场跑的机器人时,倒把敏捷开发的精髓玩明白了。
游戏设计的隐藏法则
策划部最近搞的"外卖包装改造大赛"挺有意思。要求用筷子、皮筋和外卖袋做承重结构,这暗合了约束创新理论(见Thompson《创新方法论》)。就像上次市场预算砍半,反而逼出刷屏的短视频创意。
窗边的绿萝在微风里轻轻摇晃,市场部的小年轻们又在玩新的游戏——用回形针换物。谁知道这次会不会又像上次那样,用一支签字笔换来行政部的咖啡机使用特权呢?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