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在咖啡厅碰见做活动策划的老张,他正为腾讯VIP的线下活动掉头发:"现在用户口味越来越刁,去年用全息投影大家觉得新鲜,今年再用连拍照发朋友圈的欲望都没了..."这话让我想起《腾讯VIP年度活动白皮书》里提到的数据:73%的会员认为"创新体验"是参加线下活动的首要动机。
一、创新不是拍脑袋,得先摸清用户底
咱们在南山科技园做过一场实验:给200位VIP会员同时推送两种活动预告。A组是常规的明星见面会,B组是"剧本杀+产品内测"的混合模式。结果B组报名率高出42%,现场留存时间多1.8小时。秘密藏在用户画像里:
- 25-35岁会员占比68%
- 78%有参与过密室/剧本杀经历
- 61%关注"沉浸式体验"关键词
1.1 别把调研当走过场
腾讯文娱大厦3楼的策划部有面"需求墙",贴满从用户问卷里摘录的原话:"想要能动手操作的环节"、"别总是领导讲话半小时"。这些真实的吐槽可比行业报告管用多了。
传统会员活动 | 创新活动设计 |
单向讲座式分享 | 圆桌共创工作坊 |
固定动线参观 | AR寻宝闯关模式 |
统一伴手礼 | 3D打印定制纪念品 |
二、执行细节藏着魔鬼,别让创意变翻车
去年在上海搞的"元宇宙茶歇"就是个教训。虽然用上了VR点心品鉴,但设备调试花了40分钟,等得用户都去隔壁便利店买关东煮了。现在我们的技术清单必须包含:
- 备用网络方案(5G+卫星双通道)
- 15分钟快速重启预案
- 线下线上实时互通系统
2.1 跨界混搭要讲究章法
最近和故宫文创联名的会员日活动挺成功,把《王者荣耀》皮肤设计搬进文物修复体验课。但要注意跨界不能生搬硬套,得像调鸡尾酒:
- 用户兴趣(游戏)占比60%
- 文化元素(传统工艺)30%
- 品牌露出(腾讯产品)10%
三、让创新可持续的秘诀
在福田COCO Park的会员中心,你会发现每场活动都像连续剧:上次DIY的虚拟偶像,这次就能在腾讯音乐直播里见到;上次写的代码片段,真的被收进微信插件库。这种成长型体验让复购率提升27%。
活动结束前总爱观察离场人群,当听到有人说"下次带朋友再来",就知道这次又赌对了。活动创新这条路没有终点,但只要咱们用心把每个环节当作品来打磨,总能找到让用户眼前一亮的新鲜玩法。你看连老张最近都开始研究脑机接口在活动中的应用了,下次见面说不定就在腾讯的VR直播间里啦!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