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志愿者活动踩过的那些坑
上个月在社区广场遛弯时,碰见志愿者小陈蹲在花坛边发呆。问起缘由,他说刚参与组织的长者关怀活动报名人数还不足预期三成。这让我想起,其实咱们江门的志愿者活动这些年没少栽跟头,这些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教训,可比成功经验值钱多了。
一、好心办坏事的典型
去年夏天台风"海高斯"过境后,某志愿者团队自发组织清障工作。二十几个年轻人带着电锯就冲进倒伏树木最多的跃进路,结果因为没和市政部门对接,把本已标记要移栽的珍贵南洋杉当成普通树木给锯了,这事在《江门日报》还登了致歉声明。
1. 活动筹备三大忌
- 闭门造车:2019年某读书会搞的"图书漂流"活动,准备了2000本旧书却忘记联系城管,最后在长堤风貌街摆摊三小时就被劝离
- 经验主义害死人:2021年疫情防控期间,某团队照搬武汉经验搞"无接触送菜",结果忽略本地老人不习惯手机支付,搞得手忙脚乱
- 资源错配最冤枉:去年某宠物救助站收到的捐赠猫粮堆成山,狗粮却严重短缺,就是因为没做好前期调研
失败案例 | 直接损失 | 数据来源 |
2020重阳节登山保障 | 3人扭伤送医 | 市红十字会报告 |
2022社区义剪活动 | 83%参与者表示等待超1小时 | 江南街道办调查 |
2023春季植树项目 | 40%树苗存活率 | 林业局验收报告 |
二、沟通不畅引发的连锁反应
记得前年那场闹得沸沸扬扬的"爱心冰箱"事件吗?本意是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冷饮,结果因为没和周边商铺协调好,最后演变成哄抢现场。负责协调的老王现在说起这事还直拍大腿:"哪想到会有网红跑来直播带货啊!"
2. 信息孤岛要不得
- 跨部门协作:今年春运志愿服务就吃了大亏,团委、交通局、应急办各自为战,导致西江大桥服务点重复设了三个
- 志愿者培训断层:某助学项目的新老志愿者交接时,居然把资助对象信息记在个人笔记本上带走了
- 反馈机制缺失:去年某次文明劝导活动,群众提的23条建议到现在还锁在档案室里
三、科技这把双刃剑
去年某团队花大价钱开发的志愿服务APP,注册流程复杂到让社区阿姨们直摇头。更尴尬的是,有次线上捐书活动因为系统bug,把李女士捐的《现代汉语词典》登记成了《母猪产后护理》。
3. 数字化转型陷阱
- 小程序报名系统崩溃导致200人活动只来了30人
- 电子签到系统误把志愿时长多算8小时,引发受助单位质疑
- 直播助学活动因网络延迟,变成老师和学生"跨时空对话"
最近在潮连岛看到个暖心变化。渔民志愿者队把救生器材存放点从村委会二楼搬到码头显眼处,还贴了带荧光条的指示牌。听说这个改进方案,正是参考了前年某次海上救援延误的教训。看来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咱们得学会从坑里挖出金矿来。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