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仔派对玩家自创的歌
当蛋仔开始唱歌:玩家自创音乐的二三事
凌晨三点,我第N次刷到《蛋仔派对》玩家"芝士奶盖"用游戏音效改编的《孤勇者》,电子合成的"咕啾咕啾"声居然莫名带感。评论区有人问:"这算不算是游戏同人音乐的新分支?"突然意识到,蛋仔玩家们早就在用音乐重构这个圆滚滚的世界了。
一、从游戏音效到原创旋律的进化史
记得2022年夏天刚入坑时,玩家还停留在用跳跃音效玩《两只老虎》的阶段。当时最火的视频是某个中学生用不同皮肤落地声拼出《卡农》前奏——虽然音准堪比车祸现场,但满屏弹幕都在刷"电子越共"(指突然出现的魔性内容)。
变化发生在2023年春节前后,三个关键节点:
- 音效编辑器泄露:有人解包出未正式发布的音频素材,包含20种未采用的弹跳音效
- UGC地图音乐区块:官方更新允许在地图放置背景音乐触发器
- 抖音#蛋仔音乐挑战:话题下出现大量用游戏声效remix流行歌的作品
现在最硬核的创作者已经会用Audacity把"蛋仔惨叫.wav"调成电音drop,有次在玩家群里看到有人讨论:"怎么把翻滚音效的频谱修得更像808鼓?"恍惚间以为进了音乐制作论坛。
二、那些出圈的魔性神曲
整理了几个现象级案例,数据来自各平台2023年度报告:
作品名 | 创作者 | 核心创意 | 传播量 |
《蛋仔disco》 | DJ蛋黄 | 用淘汰音效做hi-hat | B站播放量破800万 |
《派对终结者》 | 悲伤荷包蛋 | 将30种碰撞声调成金属核 | 网易云收藏量12万+ |
《滚动吧!蛋仔》 | 音游苦手 | 全曲仅用滚动音阶完成 | 抖音使用量超50万次 |
特别要提"悲伤荷包蛋"那首,副歌部分把"啊呀"的淘汰惨叫变速后,居然听出林肯公园的味道。有音乐博主分析过这段的波形图,发现他巧妙利用了游戏音频自带的延迟效果制造空间感——这届玩家简直把音效引擎玩成合成器了。
2.1 民间创作方法论
在某个深夜语音房里,几位创作者分享过他们的土法炼钢:
- 用地图编辑器录制特定动作音效(比如连续撞墙10次)
- 把表情动作触发的声音切片当打击乐
- 在乐园工坊里布置隐形音乐触发器制作多轨
最绝的是有人发现,不同材质地板上的滑动声可以当贝斯用。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语音里此起彼伏的"原来那个滋啦声要降调才能当kick鼓用"的讨论,活像地下音乐人的技术交流会。
三、当原创音乐遇上游戏社交
上周亲眼见证了一个神奇场景:在"音乐工坊"地图里,八个素不相识的蛋仔通过反复跳崖,用坠落声合奏出《野蜂飞舞》。这种即时协作的音乐沙盒体验,可能是其他平台难以复制的。
观察到的几种典型互动模式:
- 点歌台玩法:观众在直播间刷礼物点歌,主播用游戏音效即兴remix
- 音乐接龙:接力用动作音效续写旋律,常出现"悲欢并不相通"的魔改版本
- 声鉴会:通过玩家自创BGM猜测作者段位(比如带变速的通常是大佬)
记得有次匹配到ID叫"中央C蛋仔"的玩家,整局比赛都在用精准的跳跃节奏敲出《致爱丽丝》——虽然最后我们组因为光顾着打拍子早早就被淘汰了。
四、藏在像素背后的创作生态
翻了很多创作者动态后发现,这个群体存在明显的代际特征:
世代 | 代表作品 | 技术特征 |
1.0时代 | 音效拼贴歌 | 直接录制游戏原声 |
2.0时代 | 变速remix | 使用第三方音频软件 |
3.0时代 | 原创电子乐 | 自制音色包+MIDI控制 |
现在头部创作者已经开始形成亚文化圈层。比如"故障蛋"流派专门用音效glitch表现游戏bug,而"古典派"则坚持用最基础的跳跃声创作——后者最近出了个用单一音高演绎《月光奏鸣曲》的大神,被粉丝称为"蛋仔肖邦"。
凌晨四点半,窗外开始有鸟叫声。单曲循环着某个匿名玩家上传的《蛋仔失眠夜》,意外发现他把游戏加载界面的电流声做成了lofi hiphop的底噪。突然理解为什么有人会在评论区写:"听完感觉自己变成了一颗在凌晨服务器里流浪的蛋。"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