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渣和学霸在蛋仔派对相遇:一场关于游戏与学习的奇妙观察
凌晨两点半,我第N次被"淘汰"的提示音惊醒,揉着发酸的眼睛看屏幕上那只圆滚滚的蛋仔在终点线前摔了个狗吃屎。对面床的室友突然笑出声:"你这操作比我高数挂科还惨啊!"这话突然点醒了我——在蛋仔派对这个看似无厘头的游戏里,学渣和学霸的表现差异,简直比期末考试现场还精彩。
第一回合:新手教程就是随堂小测
记得第一次打开游戏时,我和法律系的张学霸同时创建账号。三分钟后:
- 我已经在疯狂点击跳过按钮,心想"反正就是跑跳滚嘛"
- 张学霸却逐帧研究每个动作的物理轨迹,甚至掏出笔记本画抛物线
- 结果第一局我因为不会用翻滚卡在障碍物前,他已经在分析地图边缘的空气墙厚度
这让我想起教育心理学教授说过的话:"学习模式的差异在游戏初期就会暴露无遗"(参见《游戏化学习》2019版)。
第二回合:地图理解就像解数学题
上周的太空地图更新后,我们宿舍上演了真人版《学渣学霸大作战》:
行为特征 | 学渣模式 | 学霸模式 |
初见新地图 | 直接开冲,死于第一个弹簧床 | 先绕场三圈测试每个机关触发条件 |
遇到陷阱 | "卧槽这什么鬼"×10次 | 默默计算风扇的间歇周期 |
失败反应 | 怒摔手机(然后心疼地捡起来) | 打开录像功能逐帧复盘 |
最绝的是有天深夜,听见学霸室友说梦话:"这个传送带速度应该是3.2m/s..."而我只会对着屏幕喊:"这破游戏针对我!"
连游戏社交都分阶层
发现个有趣现象:
- 学渣组的对话框永远充斥着:"救救救!""谁推我?!""等会吃啥"
- 学霸们则在队伍频道发:"45度角起跳节省0.7秒""注意第三赛段左侧有捷径"
有次匹配到个ID叫"拉格朗日"的玩家,整场比赛都在公屏发微积分公式——后来发现是隔壁物理系的助教。
第三回合:胜负欲的两种打开方式
上周宿舍联赛的惨案值得载入史册:
- 我:连续20局"重在参与",但成功开发出用蛋仔身体画大便的隐藏技能
- 学霸A:制作Excel表格统计每个道具的出现概率
- 学霸B:因为0.1秒之差屈居亚军,连夜写了800字游戏机制改进建议给客服
最讽刺的是,当我在决赛圈疯狂苟命时,学霸室友突然探头问:"你注意到没有?淘汰倒计时的音效是降B小调..."
但反转来得猝不及防
期中考试后,连续挂科的王学渣突然在捉迷藏模式大杀四方。后来他酒后吐真言:"那些年躲辅导员练就的伪装技能,终于派上用场了..."而总考第一的李学霸,至今学不会怎么在伪装成垃圾桶时控制抖动幅度。
你看,这个世界终究是公平的。
最后发现我们都输了
直到有天看见游戏时长统计:
- 我的账号:138小时,最高段位鹅蛋III
- 学霸A:62小时,凤凰蛋I(还抽空写了篇《蛋仔派对运动力学分析》)
窗外的晨光透过窗帘缝隙刺进来,我们相视一笑——不管用什么方式沉迷游戏,期末考的幽灵终究会在凌晨四点准时敲门。现在那只粉色蛋仔还在屏幕上转圈,而我的论文进度条...算了,还是再来一局吧。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