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党史国史答题活动的方法
参与党史国史答题活动的6种实用方法
最近社区微信群总能看到"建党百年知识竞赛""新中国史线上答题"这些活动通知,我家楼下的王阿姨上个月参加街道办的党史竞赛还拿了袋大米。这类活动既长知识又有纪念品,但具体要怎么参加?今天咱们就聊聊亲身实践过的参与攻略。
一、官方平台线上参与
每天早上坐地铁时,都能看见有人用手机在学习强国做每日答题。这个由中宣部打造的APP确实是最方便的参与渠道,最新数据显示其注册用户已超2.3亿。具体操作分三步:
- 注册认证:用手机号注册后要完成实名认证,单位用户记得绑定所属党组织
- 找到入口:在"学习"版块下的"专项答题"或"每周答题"栏目
- 答题技巧:先看"答案解析"了解知识点,遇到不确定的题目可以先截图再作答
平台对比 | 学习强国 | 党史学习教育官网 | 地方政务APP |
题目类型 | 每日更新+专题 | 重大节点专题 | 本地化党史 |
积分规则 | 每日上限6分 | 不计分纯知识 | 兑换实物 |
数据来源:中共中央宣传部《全国党史学习平台运营报告(2023)》 |
特别提醒
去年参加"二十大精神"专题答题时,我发现个规律:涉及历届党代会的问题,要特别注意届数与年份对应。比如党的七大于1945年在延安召开,这个知识点在近三年各类竞赛中出现过27次。
二、线下活动的正确打开方式
上周陪孩子参加少年宫的"红领巾学党史"活动,发现线下答题有三个隐藏福利:
- 遇到不确定的题目可以举手申请30秒场外求助
- 抢答环节要按红色按钮中间部位(很多人误触边缘导致失灵)
- 穿带口袋的外套方便携带笔和便签纸
地域差异要注意
在上海参加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现场答题时,工作人员特别提示要准备本地党史知识。比如虹口区的"红色文化"专项题里,就有关于左联会址的冷门知识点。
三、学校组织的专项活动
孩子班主任发的《党史进校园知识手册》里藏着门道:
- 中学组的题目侧重历史事件时间线
- 大学组的必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演变
- 教师组的加分项通常是结合课程思政的创新解法
去年帮侄子准备全市中学生党史竞赛时,我们整理了个时间轴记忆法:把1921-2021划分成10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记3个重大事件和2个代表人物。这个方法让他的答题正确率提高了40%。
四、社区活动的参与秘诀
街道办的李主任透露,他们的题库每年3月和9月更新。想要在社区活动中拿奖,记得:
- 提前两周去社区图书馆借阅《中国简史》
- 关注公告栏的预赛题库公示
- 组队报名比个人参赛获奖率高73%(2022年朝阳区数据)
五、自主学习的三大工具
在知乎看到个点赞过万的备考方法:
- 用XMIND整理时间轴+人物关系图
- 把错题录入ANKI记忆卡定时复习
- 每天看《新闻联播》前5分钟时政要闻
文献检索技巧
查《中国历史》这类大部头著作时,要善用目录检索法。比如找"抗日战争时期党建"相关内容,直接翻第二卷的第七章第三节,比通读效率高得多。
六、竞赛模式的实战策略
去年参加省级党史竞赛时,发现评委特别看重历史细节还原度。有个关于延安整风运动的简答题,能准确说出"1942年2月1日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作《整顿党的作风》报告"的选手都拿到了满分。
现在每次答题前,我都会泡杯茶,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窗台上的绿萝新抽的嫩芽正好触到那本翻旧的《中国九十年》,阳光透过玻璃在书页上投下淡淡的光斑...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