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游戏撞上现实:聊聊王者荣耀和逝者尊重那点事儿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凌晨两点半,我盯着电脑屏幕发呆,咖啡杯早就见底了。这事儿得从上周说起——老同学群里突然炸锅,说王者荣耀新英雄的台词"坟头蹦迪"涉嫌侮辱烈士。我第一反应是"又来?",但翻完二十多页聊天记录后,突然觉得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一、那些年踩过的雷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记得2017年,游戏里荆轲的设定就引发过争议。历史上的刺秦英雄被做成性感女刺客,当时就有学者拍桌子:"这跟把岳飞改成穿超短裙有什么区别?"

官方后来把名字改成"阿轲",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打擦边球。类似的情况还有:

  • 苏烈台词:"长城在,故乡就在"——被指出篡改历史人物
  • 黄忠皮肤:机械朋克风老将军,像极了抗日神剧里的装备
  • 清明节活动:用"踏青"代替扫墓元素,被批商业化解传统

最绝的是去年爆出的内部邮件截图,策划组居然用"烈士buff"来形容某个英雄的增强方案。虽然很快删了,但截图早就传遍全网。

二、游戏和现实的边界在哪

我翻出手机给做游戏策划的表弟发消息,他凌晨三点秒回:"哥,这行现在就是戴着镣铐跳舞。"接着发来张表格:

争议类型 典型案例 玩家反应
历史改编 李白变成魔法剑客 两极分化
敏感日期 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皮肤促销 集体抵制
台词争议 "坟头蹦迪"事件 舆情爆发

表弟说现在每个英雄上线前要过五道审核,但架不住百万量级的玩家解读。有次某个英雄咳嗽的语音,硬是被联想成疫情影射,搞得他们连夜加班改音效。

王者荣耀不尊重逝者怎么办

1. 开发者的两难

和做独立游戏的朋友喝酒时,他红着眼睛说:"我们写个'烈士'要报备七层审批,但竞品游戏里杀人如麻反而没事。"这让我想起《游戏设计心理学》里说的——娱乐产品的道德约束永远滞后于技术发展

2. 玩家的真实想法

在三个千人玩家群里潜伏一周,发现个有趣现象:

  • 95后普遍觉得"游戏而已别较真"
  • 80后更在意历史人物的还原度
  • 军属家庭对烈士相关话题异常敏感

有个ID叫"老山兰"的玩家说得在理:"不是要游戏当教科书,但至少别往先烈伤口上撒盐吧?"

三、行业到底缺了什么

查资料时看到《网络游戏内容审核标准》白纸黑字写着"不得歪曲历史",但具体到执行层面就模糊了。对比国外:

  • 美国ESRB分级明确标注历史改编内容
  • 日本游戏协会要求敏感日期停更活动
  • 韩国对英雄形象有传统文化审核组

国内某大厂员工私下透露,他们现在最头疼的是"次元壁"问题——策划组平均年龄25岁,对历史事件的认知可能就来自百度百科;而审核组多是40+中年人,连英雄技能都看不懂。两边鸡同鸭讲,能不出问题吗?

凌晨四点,窗外开始下雨。想起去年参加游戏产业年会,有位老教授的话突然在耳边响起:"文化产品可以戏说,但不能胡说;可以创新,但不能创伤。"当时全场鼓掌,但散会后我看几个策划小哥在厕所吐槽:"又要流量又要正确,真当我们会分身啊?"

咖啡因作用下,手指在键盘上敲出最后一行:或许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完美答案,但至少每次争议都应该让我们离平衡点更近一步。屏幕右下角跳出表弟的新消息:"对了哥,下周新英雄要上线,据说是重塑版的黄继光..."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