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走心的感谢信,真能让团队下次干活更卖力吗?
上周三下班时,我发现新来的实习生小王在茶水间偷偷抹眼泪。原来他负责的活动流程表有个小疏漏,被客户指出来时,整个项目组二十几双眼睛齐刷刷盯着他。这让我想起去年中秋晚会筹备时,老张把抽奖环节的礼品数量搞错,后来整整三个月都蔫头耷脑的。
为什么普通员工最怕"义务劳动"?
市场部李姐有次跟我掏心窝子:"每次加班做活动就像在赌桌上,做好了是应该的,搞砸了就得背锅。"这话让我想起哈佛商业评论去年那个扎心的数据:68%的员工认为获得认可是比加薪更持久的动力源。
- 销售部小刘去年生日收到客户感谢卡,裱起来放在办公桌上
- 设计组收到甲方手写明信片后,主动多做了3版方案
- 财务科老周把五年前的表彰信还锁在抽屉最里层
三个让感谢信变鸡血的细节
上个月我们团队熬夜赶出来的周年庆项目,我给28个参与者写了定制感谢信。保洁阿姨的那封特别提到:"凌晨三点收拾会议室时,您把散落的流程单按页码理得整整齐齐。"第二天她就给每个盆栽都换了新土。
激励方式 | 效果持续时间 | 成本投入 | 适用场景 |
---|---|---|---|
群发感谢邮件 | 3-7天 | 低 | 日常小任务 |
手写感谢卡片 | 1-3个月 | 中 | 重要项目节点 |
定制纪念品+信函 | 6-12个月 | 高 | 年度里程碑 |
行政部小吴的逆袭故事
谁能想到整天跟复印机打交道的姑娘,因为我在感谢信里提到她自制的会场路线手绘地图,现在成了公司活动策划的香饽饽。她偷偷告诉我,那封信被她爸拿去在亲戚聚会时念了三遍。
技术部老郑更绝,收到信后把客户的技术难题拆解成12个知识点,做成带插图的《常见问题通关宝典》。现在新人培训周期从两周缩短到四天半,这都是我当初那封感谢信里没料到的连锁反应。
避开这些坑,感谢信才不会变悼词
- 别用"虽然...但是..."这种转折句式
- 避免出现"下次争取""希望未来"这类期货式承诺
- 打印体签名不如蓝墨水笔的洇痕真实
前天路过前台,听见新来的实习生跟家里通话:"妈,我那个项目总结写进公司感谢墙了,就挨着张总监的名字..."窗外的梧桐树沙沙响着,九月的阳光正好斜照在公告栏的感谢信专区上。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