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党风廉政建设的关系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党风廉政建设:老百姓眼里的“清风”与“暖阳”
老张最近发现社区公告栏多了个“党员服务岗”的联系牌,楼下的李书记每周三都会在居委会办公室泡好大麦茶等着大伙反映问题。这种变化,和这两年党员干部频繁到田间地头、社区院落的身影,都让人想起那句老话:“干部脚上有土,群众心里不堵”。这种实实在在的变化,正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党风廉政建设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两股清流浇灌基层土壤
去年村里修灌溉渠那会儿,工程队老王拿着两包软中华想找村主任通融,结果被戴着党徽的主任当场退回。这事在村里传开后,大家发现党员干部的腰杆子更直了。这种转变,正是两项重要举措带来的连锁反应。
1.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民生温度
2013年春天启动的这项活动,就像给党员干部装上了“民生导航”。在浙江某社区,街道干部们挎着帆布包走家串户,笔记本上记满了谁家屋顶漏水、哪个路口缺路灯。这种“用脚丈量民情”的工作方式,让某地民政局的办事窗口从三楼搬到了一楼,还添置了老花镜和便民药箱。
- 每月15号固定成为“民情走访日”
- “民情日记本”成为干部标配
- 机关食堂开设群众窗口,干部与群众同桌吃饭
2. 党风廉政建设筑牢制度堤坝
就在群众路线火热开展的各级纪委的举报网站访问量翻了三倍。某县教育局原局长在专项整治中主动交代了收受教辅材料回扣的问题,这个典型案例被写进了当年的警示教育片。现在机关大楼里,公务接待菜单要过三道审核关,连打印纸都贴着“节约使用”的提示签。
对比维度 |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 党风廉政建设 |
主要抓手 | 作风转变、干群互动 | 制度约束、纪律审查 |
典型举措 | 建立民情台账、开展蹲点调研 | 推行权力清单、完善审计制度 |
数据支撑 | 某省年度收集群众诉求23万件 | 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年度立案数(数据来源:中央纪委年度工作报告) |
二、双向奔赴中的化学反应
菜市场刘大妈发现,以前爱摆架子的市监所小王最近常来摊位转悠,本子上记的都是商户们反映的排水沟堵塞、照明不足这些实在事。这种变化不是偶然,而是两项工作产生的叠加效应。
1. 作风转变催生制度创新
在西南某县,干部走访时发现贫困户的补助金发放存在滞后,由此催生出“惠农资金电子监察系统”。这个带着体温的监督平台,后来被写进了全省廉政建设创新案例汇编。就像老话说的:“好作风能长出好制度。”
2. 纪律约束保障民生承诺
某市在老旧小区改造中启用了“阳光工程监督平台”,所有材料采购、工程进度都在居委会大屏实时更新。这种把民生工程放在玻璃房里的做法,让住在6栋的王老师感慨:“现在看着水泥标号都清清楚楚,比自家装修还透明。”
三、田间地头的生动实践
在鲁西南的麦田里,农技站老周的故事特别能说明问题。以前他下乡指导总带着企业送的种子样品,现在挎包里装的是自己打印的《惠农政策明白纸》。这种转变,正是两项工作融合推进的真实写照。
- 某蔬菜基地设立党员责任棚,技术员承诺书贴在温室门口
- 县城行政审批局开展“减证便民”行动,砍掉28项奇葩证明
- 乡镇卫生院实行医药代表登记制,诊室安装电子监控
最近召开的二十大,又把“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写进了报告。看着社区里新添的“微心愿墙”,听着广场上老人们聊起干部作风的变化,让人想起春天里柳树抽芽的景象——看似悄无声息,实则处处生机。这些点点滴滴的改变,就像播撒在基层土壤里的种子,正在悄悄长成遮风挡雨的大树。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