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世界做太阳系做银河系做黑洞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在迷你世界里造太阳系、银河系甚至黑洞?这可能是最硬核的积木教程

凌晨两点半,我第17次拆掉刚搭好的土星环,咖啡杯旁边散落着画满轨道计算公式的草稿纸。在《迷你世界》还原宇宙这件事,远比想象中更折磨人——但当你看着自己造的太阳在方块世界里升起,那种成就感绝对值得爆肝。

一、准备工作:把NASA数据变成积木

别急着放方块,我们先得搞懂宇宙到底有多大。我书架上那本《国家地理太空百科》都快被翻烂了,这里分享几个关键数据:

  • 比例尺决定成败:如果地球做成1个方块,太阳就得109个方块宽
  • 记住这个死亡公式:1方块=12742公里(地球直径)
  • 准备大量染色玻璃:行星颜色比你想的复杂,木星不是简单的橙色
天体 方块直径 推荐材料
水星 0.38 灰色混凝土+铁栏杆
金星 0.95 黄色陶瓦+萤石

1.1 太阳建造陷阱

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太阳做成实心球——现实中的太阳密度其实比海绵蛋糕还低。我的方案:

  • 核心层:5×5的熔岩方块
  • 日冕层:交替使用橙色和黄色染色玻璃
  • 偷偷在中心藏个地核引擎,这样能模拟太阳活动周期

二、银河系:用代码解决手工难题

当我试图手动摆放4000亿颗恒星时,手指差点抽筋...直到发现触发器能批量生成。这里有个取巧办法:

  1. 用不同颜色羊毛代表恒星类型(蓝=年轻恒星,红=红巨星)
  2. 设置随机数生成器控制分布密度
  3. 记得把银河系中心做成扁平状,别犯我最初做成西瓜球的错误

螺旋臂是最难的部分,参考《天体物理学杂志》的密度波理论,我总结出这种排列规律:

  • 主臂间隔137°(是的,这个角度和黄金分割有关)
  • 每臂宽度递减系数0.78
  • 用人造光源模拟星云效果

2.1 让恒星真正运转起来

静态银河系太无聊了,我花了三个通宵研究轨道代码:

  • 用滑动方块实现公转,速度要符合开普勒定律
  • 矮行星的轨道倾角要乱才真实
  • 警告:别试图完全还原,你的电脑会炸

三、黑洞:游戏机制的极限挑战

当我在生存模式测试黑洞时,不小心把存档都吞了...现在分享安全方案:

效果 实现方法
引力透镜 扭曲玻璃+动态光源
吸积盘 旋转的红色砂轮

最疯狂的是事件视界效果——我发现了道具模型的bug:当实体穿过特定大小的传送门时,会产生类似时空扭曲的抽搐现象。虽然不符合物理法则,但视觉效果意外地真实。

现在我的闹钟响了,窗外早起的鸟开始叫。这套宇宙模型还缺个重要部分:在银河系边缘用发光方块标记"人类在此"的箭头。毕竟在浩瀚星海里,总得给自己留个回家的路。

迷你世界做太阳系做银河系做黑洞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