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TV活动问答:如何利用活动提升品牌形象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芒果TV如何靠活动「玩」出品牌好感度?

上周三下班路上,我刷到芒果TV的「夏日心动计划」活动页面,顺手参加了他们的「剧集接龙挑战」。没想到第二天公司茶水间就有同事讨论这个活动,连平时只看体育频道的张哥都问我:「你们年轻人玩的这个芒果活动,是不是能抽演唱会门票?」这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好的品牌活动真的能像蒲公英种子,轻轻一吹就飘进不同人群的生活里。

一、把用户变成「自来水」的互动魔法

去年芒果TV推出「剧透推理大赛」时,他们在长沙地铁站做了个有趣实验:把未播剧集的片段做成拼图,乘客扫码完成拼图就能解锁完整预告片。这个活动让《大宋少年志2》的预约量三天暴涨180%,最让我佩服的是他们设计的「推理线索卡」——每个参与者都会收到三张可分享的电子卡牌,朋友间互凑线索才能解锁完整剧情。

  • 碎片化传播:把大型活动拆解成可携带的「社交货币」
  • 场景渗透:把地铁站变成天然流量池
  • 裂变机制:设置必须社交才能完成的关卡
活动类型 参与转化率 二次传播率 数据来源
传统抽奖 12.7% 3.2% 艾瑞咨询2023
社交裂变 35.4% 41.8% QuestMobile
线下融合 28.9% 63.5% 芒果TV内部数据

二、跨界联动的「混搭哲学」

记得去年秋天,芒果TV和茶颜悦色联名推出「声声乌龙追剧套餐」,包装盒上印着《披荆斩棘的哥哥》选手设计的方言贴纸。我表妹为了集齐所有方言版本,连续三周拉着闺蜜去打卡。这种跨界的精妙之处在于:茶饮的即时消费属性,完美承接了综艺的热度余温。

更聪明的做法是他们与高德地图合作的「综艺取景地导航包」——追完《花儿与少年》的观众可以直接导航去拍摄地打卡,系统还会推荐当地商户的联名优惠券。这种服务型活动把内容价值延伸到了现实场景,品牌形象自然变得立体可感。

三、用「温度计」测量活动热度

好的活动策划得像火锅,要能根据「汤底沸腾程度」随时调整火候。芒果TV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第四季时,开发了实时情绪分析系统:

  • 弹幕关键词抓取(每5分钟更新热词云)
  • 观众投票行为的时空分布图
  • 社交媒体讨论的情感值波动曲线

这些数据不仅指导着节目剪辑方向,更让品牌方能及时推出「观众定制活动」。比如当系统检测到「王心凌 回忆杀」成为爆点关键词,48小时内就上线了「青春歌单大作战」的UGC活动,成功承接流量高峰。

芒果TV活动问答:如何利用活动提升品牌形象

四、让公益成为品牌「金名片」

今年儿童节,芒果TV的「光影助学」活动让我印象深刻。他们不仅邀请山区孩子参与动画配音,还把优秀作品做成实体绘本进行义卖。这个聪明的设计实现了三重价值:

  1. 受助者成为内容生产者
  2. 用户参与获得情感满足
  3. 品牌形象与公益深度绑定

据《中国新媒体社会责任报告》显示,带有可持续机制的公益活动,其品牌记忆度是普通活动的2.3倍。就像我邻居李阿姨说的:「现在看到芒果台标,总觉得带着点暖洋洋的感觉。」

五、活动长尾效应的「发酵指南」

去年爆火的「迷综季」结束后,芒果TV做了件很妙的事——把解密环节中的道具做成「办公室逃脱工具包」免费发放。这个绿色帆布袋现在还能在地铁里看到有人背着,上面印着的节目金句「真相就在细节里」,不知不觉就成了行走的广告牌。

他们甚至开发了「活动元素复用指数」,评估哪些道具、台词或互动形式具有长期传播价值。这种把活动当IP运营的思维,让品牌形象在用户生活中持续生长。就像我健身教练说的:「你们搞新媒体的,应该学学芒果怎么把活动变成『生活钉子户』。」

芒果TV活动问答:如何利用活动提升品牌形象

窗外的蝉鸣突然大了起来,电脑右下角弹出芒果TV「暑期嘉年华」的倒计时提醒。看着活动页面上那些熟悉的节目元素以新形式重组,突然觉得品牌建设就像拼乐高——重要的不是单块积木多精美,而是能不能让用户享受拼接的过程。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