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家族群里,表妹转发了一个“转发三次抽苹果手机”的链接,二叔差点就填了身份证号。这种微社区抽奖活动现在遍地开花,可十个里头有六个都带着钩子——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聊,怎么才能既薅到羊毛又不掉坑里。
一、虚假活动的五个典型特征
上周社区王大妈中了个“免费云南游”,结果到了地方才发现是购物团。这些骗子活动其实都有迹可循:
- 门槛低到离谱:转发3个群就送最新款手机?比中彩票概率还高
- 官方信息模糊:活动页面找不到主办方座机,只有个171开头的手机号
- 要敏感信息:还没中奖就要填银行卡号,跟查户口似的
- 倒计时总在重置:还剩最后1小时!——这话挂了三天还没变
- 晒单像复制粘贴:中奖截图里的背景都一模一样
真实案例对比
特征 | 正规活动 | 虚假活动 |
主办方信息 | 企业官网可查 | 只有微信号 |
奖品数量 | 具体明确(如10台) | 含糊其辞(送完为止) |
兑奖方式 | 官方渠道验证 | 要求私下转账 |
数据来源:公安部2023年网络诈骗典型案例汇编 |
二、三个实用防骗技巧
上次帮邻居李哥识破了个假抽奖,用的就是这几招:
1. 域名鉴定法
正经企业活动域名都是自家官网,比如「xxx.tmall.com」。要是看到「dwz.cn/1q2w3e」这种短链接,先别急着点——复制到电脑浏览器,地址栏会显示真实网址。
2. 客服验证术
有个卖水果的商家搞抽奖,我直接打包装盒上的400电话确认。记住:真客服能报出活动详情页没有的信息,比如具体开奖时间。
3. 截图溯源法
遇到要转发朋友圈才能参与的活动,长按图片选择「搜一搜」,要是出来几十个不同公众号用同一张图,赶紧撤!
三、这些新套路要当心
最近骗子们也开始「与时俱进」了:
- AI合成中奖视频:看着像真人手持身份证,其实是深度伪造
- 伪装成社区工作人员:挂着工作证上门登记中奖信息
- 二次诈骗:说是之前活动中奖要补税,专骗老受害人
上个月小区门口超市搞的真实抽奖,人家直接把公证处文件贴在收银台。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才靠谱,隔着屏幕让你转钱的,十个有九个是坑。
四、万一中招怎么办
朋友小王去年被骗了押金,他做了三件事:①立即拨打96110 ②保存聊天记录和转账截图 ③在「国家反诈中心」APP举报。结果两个月后居然追回了部分损失。
说到底,天上不会掉馅饼,但可能会掉陷阱。下次再看到「百分百中奖」的活动,先默念三遍:手慢未必亏,心急准吃亏。咱们普通老百姓,稳稳当当过日子最实在。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