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活动发布平台App:如何与当地媒体「打好配合」
周末去菜市场买菜,碰见隔壁王婶问我:“你家娃上次参加的亲子活动,消息从哪儿看到的啊?”我说是本地一个活动App推送的。她一拍大腿:“哎哟,我家闺女在报社上班,正愁找不到新鲜活动报道呢!”这闲聊倒让我想到——活动平台和当地媒体,简直是天生一对的搭档。
一、先摸清媒体人的“生物钟”
去年我们和《江城晚报》合作时,发现他们的选题会每周三下午开。于是专门把重磅活动安排在周二上午提交,果然被选作周四头版素材。记住这些细节:
- 日报记者早上10点前最活跃(赶下午截稿)
- 电视台编导下午3点后容易接电话(整理当天素材)
- 自媒体大号晚上8-10点回复最快(流量高峰期)
1.1 别只会群发邮件
在本地媒体交流会上认识的老张告诉我,他们每天收300+封合作邮件。有次他手机掉火锅里,三天没查邮箱,结果错过了大学生街舞赛的报道机会。后来我们改用微信语音+关键信息截图的组合拳:
- 15秒语音说明活动亮点
- 配九宫格现场布置效果图
- 文末带报名二维码(方便他们直接转发)
二、给媒体“喂饭吃”的秘诀
表姐在县电视台当编导,有回吐槽:“最怕商家扔来几十页PPT,还得自己挑亮点。”我们后来摸索出媒体专用素材包:
素材类型 | 电视台需要 | 报社偏爱 |
图片 | 横版16:9现场模拟图 | 竖版人物特写 |
文字 | 5句口语化解说词 | 3个数据化亮点 |
视频 | 15秒无字幕原始素材 | 30秒带花字成品 |
2.1 蹭热点要会“顺杆爬”
去年端午节,我们联合《美食天地》公众号做的“粽子创作大赛”,就是看到他们往年的龙舟选题阅读量破10万+。提前三个月准备:
- 收集近三年本地节日热搜词
- 设计媒体专属报名通道
- 预留5个媒体推荐获奖名额
三、把记者变成“自己人”
认识市广播台的小林后,发现他主持的晚间节目常缺互动话题。我们做了个“记者特权”功能:
- 媒体账号可查看实时报名热力图
- 提前48小时获取参与者画像
- 定制采访问题自动收集系统
有次美食节活动,小林根据我们的年龄分布数据,临时加了“Z世代饮食观”讨论环节,当天节目互动量翻了三倍。这种双向赋能的模式,让三家媒体主动把我们写进了年度合作白名单。
四、接地气的数据最有说服力
和《创业者月刊》打交道时,他们总问:“怎么证明你们平台带客效果好?”后来我们做了媒体合作专属数据看板:
- 扫码报名渠道统计(精确到每个记者给的链接)
- 媒体报道前后流量对比曲线
- 活动现场媒体LOGO露出时长统计
上个月社区书画展,就是用这些数据说服电视台做了全程直播。听说直播时段的收视率比平时晚间新闻高了0.8个百分点,台里领导特意让记者捎了盒月饼给我们团队。
4.1 别忽视“小透明”媒体
刚开始只盯着市里的大媒体,后来发现镇上的《河西周报》虽然发行量小,但在中老年群体中渗透率超高。现在我们会:
- 每月给区县媒体留1个头条位
- 制作方言版活动预告音频
- 设计纸质版报名回执(方便他们读者参与)
五、裂变传播的野路子
有次烧烤店开业活动,老板把媒体采访视频做成“拍同款”模板,参与者发抖音带话题可多领两串鸡翅。结果本地美食博主自发跟进,硬是把三百人小活动炒成全城热点。
现在我们的标准动作里多了两条:
- 每场活动准备3个短视频脚本(媒体版/商家版/用户版)
- 培训商户用剪映做15秒预告片
- 设置媒体人专属邀请码(每带来10个点击送咖啡券)
楼下理发店的Tony老师最近都学会说:“记得让电视台那个红裙子记者来拍啊,她镜头感好!”你看,当媒体合作变成街坊邻居的谈资,这事就算真成了。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