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羊毛实物活动:那些藏在优惠背后的法律红线
最近小区业主群里,老张发了个链接:"某平台注册送电饭煲,速薅!"没过两天,他又抱怨账号被封了。咱们平时刷手机的时候,总能看到"免费领""0元购"的弹窗,这些薅羊毛活动到底有没有法律风险?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话题。
一、你以为的"小便宜"可能踩了这些雷
去年双十一,小王用虚拟号码注册了20个账号抢购9.9元扫地机器人。后来商家发现异常,不仅取消订单,还把他告上了法庭。法官当庭念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听得小王直冒冷汗。
1. 消费者权益不是尚方宝剑
- 虚假宣传认定:某零食品牌"前100名半价"活动,实际只准备了50份库存,被市场监管局依据《广告法》罚了5万元
- 价格欺诈陷阱:某家电厂商标高原价再打折,被职业打假人依据《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索赔成功
法律名称 | 适用情形 | 典型案例 |
---|---|---|
《电子商务法》 | 虚构交易量/好评 | 某美妆店刷单被罚20万 |
《网络安全法》 | 非法获取用户信息 | 黄牛党盗用身份证注册账号 |
《刑法》第264条 | 恶意套取平台补贴 | 大学生利用系统漏洞获刑 |
二、平台规则里的隐藏条款
上周邻居李姐在某生鲜APP抢到1分钱鸡蛋,到店却说"活动商品已兑完"。她气呼呼要投诉,商家却指着活动页最下面那行小字:"最终解释权归本店所有"。
2. 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细则
- 某外卖平台的"新客专享"明确要求未注册过的手机设备和支付账户
- 某电商规定同一身份证、支付账号、收货地址视为同一用户
三、职业羊毛党的生存现状
记得去年曝光的"羊毛党工作室"吗?他们用群控设备同时操作300部手机,结果全被按《刑法》285条定了罪。现在这些团队开始转型做"合规攻略",教人怎么在规则内合理薅羊毛。
3. 法律认定的合理边界
- 正常使用优惠券不违法
- 利用技术手段篡改活动数据必违法
- 转卖套利可能涉及非法经营
四、普通人避坑指南
上个月同事老刘参加"邀请3人得空气炸锅"活动,认真读了活动说明才发现要累计消费满199元才能兑换。他现在养成三个习惯:截屏保存活动规则、仔细阅读用户协议、从不相信需要预付费的福利。
最近市场监管总局刚发布《规范促销行为暂行规定》,要求所有促销活动必须明确优惠范围、期限和条件。下次看到心动的羊毛活动,记得先深呼吸,看看窗外,再决定要不要点那个"立即参与"按钮。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