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蛋仔派对处刑曲RS6"突然在凌晨三点钻进耳朵时
昨晚赶稿到凌晨三点,网易云突然给我推了首叫《蛋仔派对处刑曲RS6》的曲子——这名字离谱得让我差点把咖啡喷在键盘上。结果戴着耳机听完前30秒,我彻底清醒了,这玩意儿简直是电子音乐和游戏音效的缝合怪,但莫名让人上头。
一、这个魔性BGM到底从哪冒出来的?
查资料时发现,这曲子最早出现在《蛋仔派对》某次赛季更新里。开发者访谈里提过,RS6是内部代号,指第六版废案音乐。本来要被删掉的曲子,因为测试时员工们总哼这个调子,反而被保留成了隐藏彩蛋。
版本 | 变化点 |
原始版 | 纯8-bit风格,长度1分12秒 |
RS3 | 加入故障音效,速度提升20% |
RS6(现用版) | 混入工业金属元素,中段突然变调 |
1. 那些让人头皮发麻的音效细节
- 开头3秒的"啵啵"声其实是蛋仔跳跃音效倒放
- 第17秒突然插入的警报声来自淘汰环节
- 副歌部分混了至少六层不同材质的碰撞音效
音乐学院的基友告诉我,这种编曲手法叫"信息过载轰炸"——用大量短促音效制造记忆点,类似抖音爆款音乐的套路,但做得更极端。
二、为什么我们会被这种曲子洗脑?
凌晨四点我瘫在椅子上琢磨这事,突然想起去年看过的《音乐心理学》那本书。这种魔性BGM能火,其实暗合几个科学原理:
- 蔡格尼克效应:曲子中总有几个音符像没弹完,大脑会不断回想
- 速度陷阱132BPM的节奏接近人类心跳剧烈运动时的频率
- 音色 novelty用游戏音效当乐器,打破了常规认知框架
最绝的是中间那段变调,就像你正喝着奶茶突然被泼了柠檬汁——这种感官冲突反而刺激多巴胺分泌。游戏策划朋友说,他们故意把这段放在玩家快要获胜时触发,胜率能提高7%左右。
2. 民间二创的病毒式传播
在B站搜了下,光是带"处刑曲"tag的改编就有:
- 京剧版(用了锣鼓经节奏)
- 小学数学题配乐版
- 甚至还有用洗衣机运转声remix的
这些二创反过来又给原曲带流量,形成个诡异的文化闭环。我表弟初中生,他们班最近拿这曲子当跳绳伴奏——人类对魔性音乐的创造力真是永无止境。
三、藏在音轨里的游戏设计心机
扒谱分析时发现,这曲子简直是个行为操控手册:
时间点 | 对应游戏行为 | 心理暗示 |
0:18-0:23 | 选择道具阶段 | 急促音阶促使快速决策 |
0:44-0:49 | 竞速关卡 | 渐强旋律暗示追逐快感 |
1:07-1:12 | 淘汰时刻 | 突然静音制造失落感 |
游戏音频总监在某次GDC演讲提过,他们参考了赌场老虎机的近 miss 音效设计——让你觉得差一点点就能赢,实际上每个音符都在算计你的注意力。
天快亮时我终于关掉循环播放,发现这破曲子已经让我无意识抖腿三小时。冰箱里摸出瓶冰可乐,突然想到个细思极恐的事:现在连游戏BGM都开始用算法研究怎么让人上瘾了,下次听到魔性音乐时,或许该先问问自己——到底是你在听歌,还是歌在驯服你?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