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师安倍晴明的高马尾:一个被误解千年的发型真相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凌晨三点,我盯着电脑屏幕上的《今昔物语集》扫描本,突然意识到——安倍晴明那个标志性的高马尾造型,可能压根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这个发现让我彻底睡不着了,干脆爬起来把查到的资料都整理出来。

一、影视剧给我们挖的坑

先说个冷知识:现存最早的晴明肖像画《安倍晴明坐像》(京都・晴明神社藏)里,这位大阴阳师梳的是垂发,就是平安时代贵族标准的"放下头发"造型。野村万斋在电影里的高马尾?那是导演的艺术创作

  • 2001年《阴阳师》电影:野村万斋版马尾离头顶约15cm
  • 2020年手游《阴阳师》:发髻高度夸张到违反重力
  • 2023年某漫改剧:甚至加了银色发带装饰

这些改编不是没道理——高马尾确实比披头散发更有"施法者"的凌厉感。但问题是,平安时代(794-1185年)的成年男性贵族,根本不会扎这种发型

二、平安时代的真实发型指南

翻完《源氏物语绘卷》和《伴大纳言绘词》,我整理出当时男性发型的鄙视链:

身份 发型 特点
天皇/上皇 垂发 头发自然下垂至脚踝
公卿 垂发或束发 发尾用纸包裹
武士/下级官员 总发(马尾) 高度不超过耳垂

晴明作为从四位下的天文博士,按理说应该选择公卿发型。但《小右记》里记载他"常作方外装扮",这或许就是后世艺术家发挥的空间。

1. 高马尾的物理学困境

我试过用朋友的长假发还原影视造型,发现两个致命问题:

  • 没有发胶的平安时代,头发根本立不起来
  • 过高的发髻会导致冠帽(乌帽子)无法佩戴

《延喜式》里记载的"发蜡"是用丁子油混合沉香制作的,黏度顶多能固定个刘海。

2. 文献里的蛛丝马迹

在《宇治拾遗物语》卷五有个关键描述:"晴明结发甚低,唯额前二缕翘起如角"。这很可能演变成了后世夸张的高马尾造型。

三、为什么我们集体记忆错乱?

凌晨四点二十七分,咖啡喝到第三杯,我突然想明白这个误会是怎么产生的——

江户时代的浮世绘画师要背锅。18世纪出版的《晴明除妖图》里,为突出人物辨识度,把发髻画得越来越高。等传到昭和时代的戏剧舞台上,演员们干脆用铁丝支架把假发撑起来,好让后排观众看清。

现代考据派学者藤田正浩在《平安服饰考》里吐槽:"就像认为杨贵妃真的有两百斤重一样,大众对历史人物的视觉记忆总是被最后一个传播媒介改写。"

不过话说回来,要是晴明真顶着个规规矩矩的公卿头,《阴阳师》游戏里那些华丽技能特效,配上老干部发型确实有点违和...

窗外开始有鸟叫声了,最后分享个有趣发现:《御堂关白记》里记载,晴明某次在宫中突然散开头发起舞,把藤原道长吓得打翻了砚台。或许这个离经叛道的举动,才是高马尾传说最好的注脚。

阴阳师安倍晴明高马尾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