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联盟比赛活动策划:媒体关系如何从零到「刷屏级」传播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2

凌晨三点的办公室里,小王盯着电脑屏幕上的赛事直播数据抓耳挠腮——上周刚做完的英雄联盟城市争霸赛,明明请了二十多家媒体报道,微博话题阅读量却卡在200万死活上不去。这种情况让我想起去年全球总决赛期间,某直播平台靠着精准的媒体运营,单日话题增量突破8000万的案例。同样是媒体合作,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一、媒体关系不是发通稿那么简单

很多策划人员把媒体关系简单理解为「发新闻稿+送媒体票」,这就像用盖伦出法师装——注定要输。去年LPL春决期间,某品牌在比赛现场给记者准备的媒体包里,除了常规资料,还塞了参赛选手的Q版贴纸和战队定制版眼罩。结果这些细节被记者自发晒到朋友圈,意外带火了电竞媒体人的日常话题。

英雄联盟比赛活动策划的媒体关系建立

  • 媒体礼包误区对照:
  • 常规操作:新闻通稿U盘 + 流程手册 + 媒体车马费
  • 进阶操作:选手签名应援棒 + 赛事专属emoji贴纸 + 数据可视化手册

1.1 媒体人真正想要什么?

记得和某电竞垂直媒体主编聊过,他们最头疼的就是拿到的通稿里全是「激烈对抗」「精彩操作」这类陈词滥调。反而去年德玛西亚杯期间,官方提供的「战队ban/pick趋势图谱」和「小龙争夺时间轴」让记者们直呼专业,这些数据后来出现在178篇报道中。

资料类型 使用率 二次传播率
标准新闻通稿 41% 6%
可视化数据包 83% 34%

二、建立媒体关系的三大狠招

上个月帮朋友策划高校联赛时试了个新玩法:在媒体签到环节设置「英雄技能测试」,让记者通过操作测试领取不同战队的专属报道素材包。结果原本计划1小时的媒体签到,硬是变成了小型电竞体验会。

英雄联盟比赛活动策划的媒体关系建立

2.1 精准投放的「三阶筛选法」

不要被媒体报价单唬住,按这个公式筛选:(垂直领域匹配度×0.6)+(内容创新指数×0.3)+(记者个人风格系数×0.1)>85分的才值得合作。去年全球总决赛期间,用这个模型筛选出的9家媒体,平均产出优质内容量是随机投放的3.2倍。

  • 第一梯队:玩加电竞、兔玩网
  • 第二梯队:腾讯体育、虎牙内容中心
  • 潜力股:B站游戏区UP主、抖音技术流主播

2.2 给媒体「开小灶」的正确姿势

上海某次线下观赛活动搞了个骚操作:在媒体专区设置「上帝视角」观战屏,同步显示OB导演的镜头切换逻辑。这个设计让现场记者既能写战报又能分析转播技术,后来被《电子竞技》杂志做了整版报道。

2.3 传播链路上的「钩子设计」

参考拳头游戏在S赛期间的打法:提前3周给合作媒体寄送「密码盒」,每天解谜解锁部分赛事信息。这种玩法让媒体自发形成讨论社群,最终报道发布同步率提升70%。

三、避开那些要命的坑

见过最离谱的案例是某次商业赛给所有媒体发了一模一样的通稿,结果二十多家报道的导语居然都是「金克丝在战斗中大杀四方」,被玩家群嘲是通稿复读机。后来复盘发现,是因为提供的素材包里只有选手使用金克丝的片段。

英雄联盟比赛活动策划的媒体关系建立

踩坑行为 补救成本
统一化素材分发 额外增加3倍沟通成本
忽略地域媒体 损失35%线下流量

最近在帮一个网吧联赛升级媒体方案,尝试把参赛选手的成长故事做成「剧情卡片」分发给媒体。没想到这些故事碎片被记者当成拼图游戏,最后产出报道时自然形成了多角度叙事,比强行要求的报道方向生动多了。

四、让传播自己长腿跑起来

杭州某次女子赛的案例值得借鉴:他们给每个媒体人定制了「本命英雄数据报告」,里面包含该英雄在比赛中的历史数据曲线。这些报告后来成为记者写作时的权威参考,有家媒体甚至据此做了五期专题内容。

记得留出足够的传播缓冲期,去年有个惨痛教训:某次比赛结束后才给媒体发素材包,结果传播期都过了。现在我们的标准流程是赛前72小时开始「挤牙膏」式释放素材,保持媒体端的持续期待感。

看着电脑上刚整理好的《媒体关系维护checklist》,窗外天色已经泛白。泡好的枸杞茶早就凉透,但想到下周要执行的新方案——给合作媒体开通赛事数据API接口,嘴角还是忍不住上扬。这年头,能让记者追着你要素材,才算真的玩转媒体关系。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