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联通活动遇上教育:一场看不见的「网课革命」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1

上个月去表姐家做客,正碰上她家读初二的小侄女对着平板电脑手舞足蹈。凑近一看,屏幕上赫然是三个不同学校的物理老师在进行实验直播——原来她们学校最近用上了联通「5G+教育专网」,能和其他省市重点中学共享名师资源。「现在做电路实验就跟玩闯关游戏似的」,小姑娘眼睛亮晶晶的,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那些运营商海报上的「智慧教育」,早就悄悄改变了千万个这样的午后课堂。

从粉笔灰到数据流:课堂的72变

记得十年前在县城中学实习时,老教师最头疼的就是实验课。全校就两台老式示波器,上《电磁感应》得六个班轮着用。如今走在省会重点中学的走廊里,透过窗户能看到学生人手一个Pad,联通的VR教学系统正带他们「穿越」到良渚古城遗址——这种改变绝不只是设备升级那么简单。

  • 备课革命:山东教师发展中心的数据显示,使用联通「云教研」平台的教师,每周节省9.2小时重复性工作
  • 课堂互动率:北京海淀区试点班级的实时答题参与度从38%跃升至79%
  • 教学资源流动:2023年基础教育资源共享量同比激增230%

藏在网速里的「教育公平」

联通活动对教育的影响

去年冬天去大凉山支教时,发现个有趣现象:虽然孩子们要走两小时山路到校,但他们的英语发音反而比城里孩子标准。秘密就在教室墙角那个银色设备——联通捐赠的「同步课堂接收器」,每天上午十点准时播放北京某重点小学的晨读课。

教育指标 部署前(2020) 部署后(2023) 数据来源
乡村学校百兆带宽覆盖率 41% 93% 《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
跨区域教研活动频次 0.7次/月 4.3次/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师生课后互动时长 22分钟/周 1.5小时/周 联通教育云平台统计

那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不过任何技术都有两面性。邻居王老师就跟我吐槽,自从学校全面接入联通智慧校园系统,他得同时应付「三重身份」:现实课堂的班主任、线上讨论区的版主、家长群的客服专员。「现在连批改作文都得用语音输入转文字,美其名曰提升效率,可我的湖南普通话经常把『忐忑不安』识别成『坦特布兰』」——说着他自己先笑出了声。

当数字原住民遇上银发教师

在杭州某重点中学的教师休息室,我看到个暖心场景:58岁的化学特级教师老周,正跟着年轻教师学习使用联通「虚拟实验室」的分子建模功能。他花白头发上别着女儿送的卡通发卡,说是防止操作VR眼镜时头发遮挡视线。「我这把年纪还得当学生,不过看着孩子们做危险实验时不用碰真盐酸了,值!」

从一根网线到无限可能

傍晚路过社区图书馆,总能看到些穿校服的身影。他们不是在蹭WIFI打游戏,而是用联通「教育加速包」访问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有个常来的男生告诉我,他靠这个追平了因住院落下的三个月课程。窗外梧桐树沙沙作响,屋内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恍惚间竟分不清是春天生长的声音,还是数据流淌的韵律。

最近听说联通又在测试教育专用边缘计算节点,据说能实现万人同时在线的全息课堂。表姐家小姑娘知道后兴奋得连夜画了张设计图,说要发明个「知识味道转换器」,把数学公式变成巧克力味,文言文调成杨枝甘露味。看着她草图上歪歪扭扭的5G信号塔,突然觉得这场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或许才刚刚吹响前奏。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