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赶出来的蛋仔派对天空场景制作指南
凌晨2点半,咖啡已经凉了第三次。我盯着电脑屏幕上那个歪歪扭扭的彩虹云朵,突然意识到——在蛋仔派对里做天空场景真的不能靠蛮干。这玩意儿比我想象的复杂多了,但熬了几个通宵后总算摸出点门道...
一、准备工作:别急着打开编辑器
上周看到大神@奶油布丁的作品时我直接跪了——那个动态极光效果简直绝了。但模仿了三天都没成功,后来才发现我连基础色板都没调对。这些血泪教训总结成三点:
- 设备要够力:我旧手机渲染云层时直接卡成PPT
- 观察真实天空:最近手机相册全是不同时段的云层照片
- 准备色卡:黎明和黄昏的色号能差出20多个渐变
时间段 | 主色调RGB | 常见失误 |
正午晴空 | 135,206,235 | 饱和度拉太高 |
暴雨前夕 | 47,79,79 | 忘记加环境光 |
二、云朵制作:那些教程没说的细节
1. 基础云团怎么捏
刚开始总把云做得像棉花糖,后来发现要用至少三种白色:
- 边缘用带5%蓝调的#F5F9FF
- 暗部混入#E4F2FD
- 高光区域用#FFFFFF
凌晨三点半突然开窍:云的下缘要比上缘扁平!这个发现让我的云终于不像漂浮的棉花了。
2. 动态云技巧
参考《气象云图手册》做的分层方案:
云层 | 移动速度 | 建议透明度 |
高层卷云 | 快(0.8x) | 60%-70% |
积雨云 | 慢(0.3x) | 30%-40% |
三、特效陷阱:极光与流星雨
上周做的极光被朋友吐槽像"发霉的抹布",气得我直接摔了数位笔。后来发现关键是:
- 色彩过渡要用HSB模式调而不是RGB
- 动态效果必须分三层错开移动
- 底部要加非常微弱的辉光(强度别超15%)
至于流星雨...说多了都是泪。经过17次失败才明白:
- 拖尾长度最好是流星本体的3-5倍
- 每颗流星运动曲线要随机
- 记得在划过处留0.5秒残影
四、场景组合:当所有元素相遇
昨天测试时发现个诡异现象——单独看都很美的云朵和彩虹,放在一起居然像儿童涂鸦。后来重新调整了:
元素组合 | 间距比例 |
彩虹+云朵 | 至少保留2个云身距离 |
太阳+飞鸟 | 鸟群要避开强光区域 |
现在窗外天都快亮了,最后分享个邪门技巧:把屏幕亮度调到30%检查整体效果,能立刻发现过曝的区域。咖啡机又响了,我得去续命...希望这些深夜摸索出来的经验对你有用。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