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测试用例变成"找茬大会":聊聊评审与修改那些事儿
记得上周三下午茶时间,老王端着咖啡晃悠到测试组,看见我们围在白板前争论得面红耳赤。"你们这是在搞辩论赛?"他探头一看乐了——白板上密密麻麻贴着的测试用例文档,活像被贴满便利贴的圣诞树。这就是我们每周的保留节目:测试用例评审会,用小李的话说就是"集体找茬时间"。
一、测试用例评审的三大预备动作
千万别学小张上次闹的笑话,拿着半成品用例就来开会。好的评审就像做菜,食材没备齐就开火准要糊锅。
1.1 需求文档的"体检报告"
- 核对清单:功能列表、用户故事地图、接口文档
- 隐藏任务:找出过期作废的需求(特别是那些被产品经理悄悄改掉的)
1.2 测试用例的"化妆准备"
上周新来的实习生直接把数据库密码写在用例里,吓得老王当场表演"瞳孔地震"。记住这些避坑指南:
- 敏感信息打码处理
- 步骤描述要像教奶奶用智能手机一样详细
- 预期结果不能写"应该正常",要具体到返回码或页面元素
1.3 参会人员的"角色扮演"
开发小哥 | 负责确认技术可行性 | 建议提前24小时发送材料 |
产品经理 | 核对需求覆盖率 | 重点标注业务核心场景 |
运维大哥 | 关注环境依赖项 | 准备部署架构图 |
二、评审现场的"攻防战术"
上周评审会上,开发组长老陈和测试组长lisa就一个边界值吵了半小时,最后发现是需求文档版本没统一。这些实战经验你可能用得上:
2.1 问题发现的"鹰眼训练"
- 路径覆盖检查:像玩迷宫游戏一样检查所有岔路
- 数据边界测试:别只测18岁成年人,记得85岁老人家和新生儿
- 异常流处理:断电断网时系统会不会表演"大变活人"
2.2 常见问题的"通缉榜单"
重复用例 | 出现频率32% | 合并相似用例 |
缺失场景 | 占比28% | 补充逆向测试用例 |
步骤模糊 | 达19% | 添加屏幕截图示例 |
三、修改策略的"外科手术"
还记得上个月支付模块的测试用例返工三次吗?当时就是没做好问题分类。现在我们的修改流程像急诊分诊:
3.1 问题分类的"彩虹标签法"
- 红色:阻断性问题(如缺少核心功能用例)
- 橙色:严重问题(边界值覆盖不全)
- 绿色:优化建议(步骤描述可读性改进)
3.2 修改实施的"组合拳"
上周处理登录模块用例时,我们用了这个组合技:
- 用例合并:把5个相似的正向测试合并成参数化用例
- 场景补充:增加第三方登录异常断开的重试机制验证
- 步骤拆解:把"检查支付结果"细化为3个具体校验点
3.3 版本控制的"时光机"
用Git管理测试用例文档时,记住这些实用命令:
git diff HEAD~3
查看最近三次修改git blame
精准定位"罪魁祸首"- 用分支管理不同迭代版本的用例集
窗外的夕阳把会议室染成橘红色,白板上的便利贴已经少了大半。老王又晃悠过来,这次手里端着切好的西瓜:"哟,今天散会挺早啊?"小李伸着懒腰说:"早着呢,等会还要去验证修改后的用例..."玻璃门上倒映着团队成员忙碌的身影,键盘敲击声和讨论声又渐渐响了起来。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