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表们常说:"五月五,过端午",赣江两岸飘着粽香时,总能听见老人家摇着蒲扇讲故事。今天咱们就摆摆龙门阵,聊聊江西各地流传的端午传说,这些故事就像艾草挂门头——越品越有味。
一、屈原传说在赣鄱
江西人过端午,总绕不开屈原投江的故事。九江人划龙舟时会指着长江说:"当年屈大夫就是顺着这条水路来的。"《九江府志》记载,当地渔民曾在端午夜看见江面泛金光,都说那是屈原的佩剑在发光。
1. 万安县的龙舟密码
在万安县涧田乡,龙舟船头要装木质虎头。八十岁的李大爷边刻虎头边说:"这是屈大夫坐骑变的,能镇河妖。"《江西民俗志》里写着,这种习俗始于明代,虎头龙身造型确实少见。
地区 | 龙舟特色 | 文献出处 |
万安县 | 虎头龙舟 | 《江西民俗志》1998版 |
鄱阳县 | 凤尾龙舟 | 《饶州府志》 |
二、白蛇传说的江西变奏
婺源篁岭的老宅院里,端午要挂五种毒虫剪纸。村头茶馆的说书先生最爱讲:"白娘子饮雄黄酒现原形,吓得许仙跌进咱们景德镇的瓷窑里。"这个改编版本被收录进《赣东北民间故事集》。
2. 樟树镇的草药传奇
中国药都樟树流传着"药王赠艾"的故事。相传葛玄在閤皂山采药时,教百姓用艾草、菖蒲煮水沐浴。《樟树中医药志》记载,至今仍有药农端午上山采"午时草"。
- 必备药材:艾叶、菖蒲、紫苏
- 特殊用法:正午采挖的药草效力
- 禁忌讲究:孕妇不碰雄黄粉
三、钟馗捉鬼的赣派演绎
南昌绳金塔下的庙会上,端午必演傩戏《钟馗斩蛟》。戴着樟木面具的傩班师傅说:"咱们这出戏里,蛟龙变成了鄱阳湖的水猴子。"江西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傩戏面具,额头上确实刻着水波纹。
地区 | 端午傩戏特色 | 文物佐证 |
南丰县 | 开山面具 | 宋代傩面(南丰傩文化馆藏) |
萍乡市 | 车傩表演 | 清代《萍乡岁时记》 |
四、龙舟起源的另类说法
在赣江与抚河交汇处的市汊街,老船工们坚持说龙舟赛是纪念唐朝将军张巡。《南昌县水利志》记载,当地确实有"五月五,祭张王"的旧俗,龙舟上要插三角形令旗,说是模仿古代战船。
3. 吉水县的渔鼓秘闻
吉水渔民端午要在船头敲渔鼓,据《庐陵文化考》记载,这是为了吓跑江里的"铁头龙王"。七十岁的刘婆婆边包粽子边说:"那怪物专吃船桨,得用樟木鼓才能镇住。"
暮色渐浓,赣江上的龙舟鼓点渐渐飘远。家家户户的门环上,艾草叶随着晚风轻轻摇晃,仿佛在应和着流传千年的故事。远处传来孩童的嬉闹声:"五月五,是端阳。佩香囊,喝雄黄......"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