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师女团二阶段:从虚拟偶像到破圈现象的野路子观察

频道:游戏攻略 日期: 浏览:2

凌晨3点盯着游戏界面第27次重刷「绮境漫游」舞台时,我突然意识到这玩意儿已经火到连楼下便利店阿姨都在哼《千灯谣》了——要知道她上次主动聊起手游还是问我"羊了个羊第二关怎么过"。

一、这个女团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先说个冷知识:2023年8月之前,大多数玩家以为「Onmyoji Idol Project」就是个换装小游戏。直到官方突然放出二阶段企划的3D全息演唱会预告片,弹幕瞬间被"这真是网易能做出来的东西?"刷屏。

  • 第一阶段(2021-2023):式神们穿着打歌服在庭院蹦跶,基本属于「会动的壁纸」
  • 第二阶段(2023-至今):突然进化成有完整世界观的多媒体企划,包含:
    • 每周更新的虚拟打歌节目
    • 线下全息投影巡演
    • 和现实女团SNH48的联动舞台

最绝的是那个「式神人格具现化」的设定:大天狗在MV里摔话筒说"受够可爱风了",第二天官微真的发布了摇滚版编曲,这种刻意设计的不完美反而让虚拟偶像有了真人般的鲜活感。

二、为什么偏偏是这群式神火了?

阴阳师女团二阶段

翻了下《虚拟偶像经济分析报告2024》里的数据,同期至少有6个竞品在搞类似企划。但只有阴阳师女团做到了:

差异化操作 具体案例 玩家反馈
人设崩塌(褒义) 阎魔跳女团舞时忘动作,即兴改成冥界风格死亡金属 二创视频播放量破800万
技术露拙 故意保留3D模型穿模画面,做成"幕后花絮特辑" 微博话题#虚拟偶像也会工伤#阅读量2.3亿

我家隔壁做游戏建模的哥们说,他们团队现在管这个叫"可控性翻车"——就像真人偶像的"笨蛋美人"人设,那些程序错误和舞台事故反而成了记忆点。

2.1 音乐制作的野路子

阴阳师女团二阶段

二阶段最颠覆认知的是音乐风格突变:

  • 《百鬼幼儿园》童谣版→夜店trap混音版
  • 妖刀姬solo曲加入能剧唱腔
  • 八百比丘尼的电子佛经(真有人用它当助眠bgm)

制作组在采访里说过大实话:"我们买了三套市面最贵的虚拟歌姬声库,最后发现不如让CV本人在录音棚吃辣条录出来的效果好"——这种土法炼钢的操作意外造就了虚拟偶像里罕见的"烟嗓"、"破音"等真实音效。

三、玩家们到底在为什么买单?

观察了半年同人圈生态后发现,二阶段成功的关键在于把共创感玩到了极致:

官方会突然在凌晨两点发条动态:"紧急!离下次公演还剩6小时,投票决定雪女穿羽绒服还是比基尼",然后真的根据实时数据调整舞台服装。更离谱的是有次因为玩家集体刷"想看酒吞童子女装",第二天就更新了性转版本建模,还附带茨木童子的嫌弃表情包。

这种近乎行为艺术的互动模式,让玩家产生"是我们在养女团"的错觉。根据玩家@不吃香菜统计,二阶段上线后:

  • 同人画作数量增长470%
  • 民间二创MV平均播放量超过官方
  • 甚至出现了玩家自发的"式神偶像练习生"选拔赛

最魔幻的是去年跨年演唱会,当现实中的烟花和游戏里的特效同步时,现场观众席有人举着"崽啊妈妈给你抢到C位了"的灯牌痛哭流涕——这种情感投射强度已经远超普通手游范畴。

四、藏在数据背后的文化缝合术

复盘整个企划会发现,制作组深谙亚文化杂交之道:

元素 传统做法 阴阳师魔改版
和风审美 十二单衣、樱花 赛博朋克LED簪子+自动张开的纸伞
偶像文化 完美人设 式神会抱怨"连续跳30遍极乐净土要死了"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那篇《虚拟偶像的在地化表达》里专门提到过这个案例,说它把"神社绘马"改成"弹幕许愿墙",让年轻人在刷"求SSR"时无意识完成了传统祈福行为的代际转换。

凌晨四点半,游戏里的不知火又开始循环播放安可曲。窗外的天光渐渐亮起来,我突然理解为什么有玩家会在演唱会现场对着空气打call——当虚拟偶像开始有起床气和舞台恐惧症,谁还分得清二次元和三次元呢?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