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六一活动文化传承项目:让孩子触摸千年古城的心跳
五月底的西安街头,槐花香里飘来皮影戏的锣鼓声。张大爷蹲在书院门的台阶上,正给孙子演示怎么用竹签让皮影人儿翻跟斗。"咱们西安娃过六一,可不能光知道收礼物",这句话道出了今年西安市重点打造的「六一文化传承项目」精髓。
古法新玩的十二时辰
在碑林区少年宫,十岁的小雨正用3D打印笔复刻小雁塔模型。这个将数字科技与传统建筑技艺结合的工作坊,报名首日就收到237份申请。项目负责人李老师透露:"孩子们要先跟着非遗传承人学习斗拱结构,才能解锁建模软件的高级功能。"
- 晨钟篇:卯时长安鼓乐体验
- 暮鼓篇:酉时城墙箭楼探秘
- 灯影篇:戌时皮影戏创排
非遗传承人的新学徒
在大唐西市的活动现场,扎染艺人王阿姨的摊位前永远围满小观众。"这些娃娃比大人学得快",她指着刚完成的作品笑道。今年特别设置的「小师傅认证」环节,已有683名儿童通过考核,他们的作品将在市非遗馆展出三个月。
活动类型 | 参与人次 | 文化元素 | 持续时间 |
传统技艺体验 | 5200+ | 泥塑/剪纸/木偶 | 全天循环 |
沉浸式剧场 | 3100+ | 唐乐/秦腔片段 | 每90分钟一场 |
藏在游戏里的文化密码
曲江新区的家长群里,最近疯传着「通关文牒」打卡攻略。这本仿照古代通关文书设计的活动手册,需要孩子们在12个文化点位完成指定任务。大明宫遗址公园的斗拱拼装区,七岁的浩浩已经待了四十分钟:"这个木头积木比乐高难多了,但是拼好真的会动!"
当汉服遇见现代舞
陕师大实验小学的礼堂里,传统水袖与街舞的混搭表演赢得阵阵掌声。这种由孩子自主创作的融合节目,已成为今年六一汇演的最大亮点。舞蹈老师刘颖发现:"穿着齐胸襦裙跳机械舞,孩子们反而更关注动作的韵律美。"
夜幕降临时分,永宁门外的护城河倒映着点点河灯。这些用宣纸和竹篾制成的传统河灯里,装着孩子们用毛笔写下的心愿。九岁的乐乐认真地对妈妈说:"我写了希望奶奶教我包粽子,这可比电子游戏有趣多啦。"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