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人格OC设定到底是个啥?半夜翻资料突然想明白了
凌晨两点半,电脑屏幕的光刺得眼睛发酸。刷着第五人格超话,突然看到有人问"OC设定是啥意思",底下回复七嘴八舌的反而更迷糊了。干脆泡了杯浓茶,把这两年混圈的经验整理整理。
OC这词儿到底从哪来的?
最早在欧美同人圈见过Original Character这个说法,缩写就是OC。字面意思是"原创角色",但放到第五人格里就变得特别有意思——这游戏本身角色都是固定的监管者和求生者,玩家搞OC相当于在官方框架里"夹带私货"。
记得去年茶会话上有个coser说:"我们家的OC是穿着红教堂婚纱的蜘蛛",当时就惊了。后来发现这种缝合怪式的创作在圈里特别常见,主要分三种情况:
- 完全原创型:从名字到背景故事全新建构
- 二创魔改型:比如给杰克加个双胞胎弟弟
- 皮肤衍生型:基于某款皮肤延伸出新人格
为什么第五人格特别适合搞OC?
三点钟的茶已经凉了,但想到这个突然来劲。翻出游戏设定集对比着看,发现这游戏的留白简直是为OC量身定做的:
元素 | 官方设定 | OC发挥空间 |
世界观 | 模糊的维多利亚时代 | 可以塞进克苏鲁/蒸汽朋克等元素 |
角色关系 | 碎片化线索 | 能脑补出完整爱恨情仇 |
监管机制 | 基础规则明确 | 可以设计专属技能树 |
去年万圣节那会儿,论坛里有个叫"乌鸦医生"的OC特别火。作者把手术刀和鸟嘴面具结合,还写了三千字的背景故事——说这个角色专门收集玩家的恐惧情绪。这种在官方空白处跳舞的创作,比单纯玩梗有意思多了。
圈内黑话你要懂
凌晨四点脑子开始发木,但想起上次新人问"养OC"被嘲笑的尴尬事,还是得把术语说清楚:
- 纸娃娃:指只有外观没设定的OC,像换装游戏
- 私设:个人追加的设定,比如"红蝶其实怕黑"
- 车卡:用表格详细记录OC各项属性
- 约稿:找画师把OC具象化,价格能买十个648
那些年见过的神仙OC
咖啡因开始起作用了。记得最震撼的是个叫"时之砂"的系列,作者把祭司和调香师的时间线打乱重组,创造出七个平行世界的角色。每个OC都有对应的:
- 专属道具(会腐蚀地板的怀表)
- 特殊语音(战斗时会念叶芝的诗)
- 弱点设定(月光下会石化)
还有个学生党做的"校规"系列,把监管者全改成教导主任造型。最绝的是把狂欢之椅改成课桌椅,逃生门变成校门——这种把现实焦虑投射到游戏里的创作,比很多商业企划都带感。
新手容易踩的坑
窗外天有点泛白了,最后唠叨几句血泪教训:
千万别直接搬运其他游戏的设定!见过有人把阴阳师的式神技能直接套在厂长身上,被挂到避雷帖骂了三个月。还有把OC强度吹得太离谱的("我的OC能秒杀所有监管"),这种在约战时会被疯狂打脸。
最好从细节差异入手。比如同样是医生造型,可以设定成专门治疗监管者的叛徒;或者园丁的剪刀其实能剪断空间——这种在原有框架里拧转15度的创作,既不会脱离游戏本体,又有足够新鲜感。
茶彻底凉透了,显示器的蓝光里飘着几粒灰尘。突然想起那个总在凌晨更新的OC作者签名:"在欧利蒂丝庄园的缝隙里,我们种下自己的月亮。"大概这就是OC设定的魅力吧——在既定的游戏规则里,开出意料之外的花。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