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扒谱实录:蛋仔派对吉他谱APT版手记
凌晨2点23分,咖啡杯底黏着半干涸的奶渍,我第17次重播《蛋仔派对》那段魔性的BGM。手机屏幕突然弹出朋友消息:"网上根本找不到靠谱吉他谱,要不你扒个APT版本的?"
关于APT记谱法的冷知识
大多数人看到APT会以为是某种技术缩写,其实是老派吉他手发明的速记符号:A=和弦根音位置,P=拨弦顺序,T=指法轨迹。这种记谱法在00年代的地下乐队圈特别流行,后来被某款国产吉他APP拿来当卖点。
- 优势:比六线谱省纸,新手能快速上手
- 缺陷:无法标注精确时值,全靠感觉
- 适用场景:派对即兴演奏、游戏BGM翻弹
蛋仔BGM的听觉解剖
戴着半脱漆的监听耳机反复倒带,这段音乐藏着三个关键特征:
段落 | 和弦走向 | 节奏型 |
主歌 | C-G-Am-F循环 | 八分音符分解 |
过渡段 | Dm7-G7 | 附点切分 |
高潮 | C-Em-F-G | 强力五度闷音 |
特别要注意那个像QQ糖弹跳的滑音效果,其实是标准调弦下把变调夹夹在2品,用无名指从3弦5品滑到7品实现的。
左手噩梦:那个该死的F和弦
凌晨3点41分,左手食指开始抗议。游戏原声里明亮的F和弦,实际要用到横按+小指扩指的复合指法:
- 传统F:食指横按1品,无名指按5弦3品
- 蛋仔特供版:增加小指勾4弦3品,中指轻触2弦1品制音
窗外的野猫突然叫了一声,吓得我拨片掉进键盘缝隙。这种时候就会想起老师说的:"弹F和弦时要把吉他当成蛋仔,左手是软绵绵的橡皮手"。
APT实战记谱
用圆珠笔在餐巾纸上涂改的第八版记谱长这样:
[Intro]
A1(根音5弦)| P4231 | T↓↑↑↓
[Verse]
C: A3/P5321/T↓↓↑↑
G: A6/P6321/T↑↓↑↓
Am: A5/P5421/T↓↑↓↑
F: A1/P4321+ /T↑↑↓↓(那个+代表小指延伸)
突然发现写漏了过渡段的哑音技巧,赶紧用红笔补上"Palm mute on Dm7",纸面已经皱得像被蛋仔踩过。
右手玄学:塑料感的秘密
真正让这段音乐有游戏厅塑料键盘质感的,是右手这些反常规操作:
- 永远用拨片尖部1/3处触弦
- 上拨时故意刮到相邻空弦
- 每小节第4拍改用拇指侧面拍弦
参考了2018年《电吉他特殊音效手册》里"8-bit音色模拟"章节,但实际操作起来更像在煎锅上弹橡皮筋。
常见翻车现场
天快亮时试弹发现几个致命陷阱:
问题 | 原因 | 解决方案 |
高潮段总慢半拍 | G和弦换指时无名指卡弦 | 改用手腕旋转代替抬指 |
B段听起来像儿歌 | 制音过度 | 把变调夹移到4品补偿音高 |
永远弹不出"啾啾"音效 | 拨片角度太垂直 | 改用0.46mm薄拨片 |
冰箱突然启动的嗡嗡声里,隐约听到楼上邻居用拖鞋敲地板——看来我的"蛋仔摔跤音效"模仿得太传神了。
写给懒人的速成方案
如果明天就要在派对上表演,可以偷懒这么干:
- 全程用Capo 2品弹C调指法
- 把F和弦替换成Fmaj7(省掉小指)
- 高潮段改弹单音旋律线
咖啡因过量的手指在琴颈上打滑时,突然理解为什么官方不出吉他谱——这曲子根本就是为三合成器设计的电子音色,硬要用吉他还原就像用筷子吃冰淇淋。
晨光透过窗帘缝隙时,终于弹出一版勉强能听的。拨片在弦上弹跳的瞬间,仿佛看见彩色蛋仔从指板滚过,留下黏糊糊的糖果音色。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