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袭克"遇上第五人格:一场非官方的奇妙碰撞
凌晨三点,我盯着电脑屏幕右下角的Steam好友列表——还有七个头像亮着,全是《第五人格》的队友。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突然想起白天在某个小众论坛看到的帖子:"有人试过袭克玩第五人格吗?"当时我就乐了,这俩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怎么扯到一起的?但转念一想,这事儿还真有点意思。
什么是"袭克"?先得把这个说清楚
第一次听到"袭克"这个词是在去年夏天的漫展上。当时有个coser穿着印有"SHOCK"字样的痛T,我问她这啥作品,她特别惊讶:"你居然不知道袭克?"后来查了半天才搞明白,这是国内同人圈对某个海外虚拟主播的戏称(具体是谁就不点名了,免得引战)。主要特征嘛:
- 总是戴着夸张的机械眼罩
- 说话带点电子合成的颗粒感
- 直播时特别喜欢突然切到恐怖游戏
最绝的是去年万圣节特别直播,她把自己房间布置成废弃医院,结果把来送外卖的小哥吓得差点报警——这事儿在圈内传为"佳话"。
《第五人格》的硬核生存法则
现在说说另一个主角。我玩《第五人格》少说也有800小时了,从最初被监管者追得满地图乱跑到现在能冷静地卡耳鸣,这游戏最吸引我的其实是它的非对称对抗机制。四个求生者要修五台密码机,同时躲避一个监管者的追捕,这个基础设定就像...
(突然发现咖啡洒在键盘上了,赶紧用纸巾擦擦)
就像现实职场啊!四个人干活,一个领导盯着,还得随时防备同事突然"卖"你——咳,扯远了。游戏里几个经典角色:
角色 | 外号 | 玩家评价 |
医生 | 艾米丽 | 新手之友,但高端局容易被针对 |
机械师 | 特蕾西 | 操作难度高,但会玩的就是爹 |
红蝶 | 美智子 | 曾经的无敌存在,现在被削得有点惨 |
这俩怎么就产生化学反应了?
最开始是去年12月,有个叫"碳酸柠檬"的UP主做了期视频,把袭克的直播片段剪辑成《第五人格》监管者的第一视角。没想到效果出奇地好——袭克那种一惊一乍的说话方式,配上游戏里突然出现的恐惧震慑,弹幕全在刷"这压迫感绝了"。
后来发展到有玩家自制mod,把游戏内监管者的语音替换成袭克的经典台词。最受欢迎的是这句:"检测到逃生行为...启动惩罚协议!"(原话其实是她在某次直播中说的"检测到观众退订...启动求饶模式!")
民间智慧的野蛮生长
现在去B站搜"袭克 第五人格",能找到至少二十种二创作品。比较有意思的几个方向:
- 用MMD技术让袭克模型进入游戏地图
- 把游戏BGMremix成袭克的主题曲风格
- 甚至有人写了万字同人文,设定袭克是监管者的秘密武器
最夸张的是上个月,某个技术宅真的做出了可玩的demo——虽然只是把袭克的live2D模型替换到游戏里,动作僵硬得像僵尸,但直播间当晚直接卡爆。
(突然想起冰箱里还有半罐红牛,起身去拿的时候被数据线绊了个趔趄)
官方知道这事儿吗?
据我所知,《第五人格》的运营团队应该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去年圣诞节活动时,他们出的新监管者"蜡像师"有个彩蛋动作——摘下礼帽的瞬间会露出机械眼罩,明显是在玩梗。但袭克那边就比较微妙了,她所属的VirtuaReal企划至今没有正面回应,倒是中之人(虚拟主播背后的人)在小号发过一条:"看到自己变成恐怖游戏BOSS心情复杂..."
为什么这种跨界能火?
凌晨四点的窗外开始有鸟叫了,让我试着用传播学的角度瞎分析下:
- 两者都有强烈的视觉记忆点(眼罩/哥特风)
- 都带有轻微的恐怖元素但又不至于真的吓跑人
- 最重要的是——都鼓励二次创作
想起有次在NGA看到个神评论:"这就像把老干妈浇在提拉米苏上,看着离谱,尝过的人都说真香。"
安全隐患与版权边界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买账。上个月就有法律博主指出,某些二创视频直接使用了袭克的直播录像,可能涉及著作权问题。更麻烦的是那些修改游戏客户端的mod,虽然现在官方睁只眼闭只眼,但真要较真起来...
(电脑突然弹窗提示Steam好友"守夜人"上线,这货居然也还没睡)
比较稳妥的做法是像"碳酸柠檬"那样,只做剪辑不碰游戏文件。或者学某个同人画师,创作全新的"袭克风格"监管者设定图,这样既避开了版权风险,又能展现创意。
天快亮了,最后说个真事:上周打排位时遇到个ID叫"袭克今天抓人了吗"的监管者,开局所有人都在公屏发"眼罩万岁"。结果那局我们四个求生者主动送人头,就为了听他用变声器模仿袭克说话——游戏嘛,有时候快乐就是这么简单。
网友留言(0)